宣城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较快增长。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6.9亿元,比上年增长7.5%。 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独立核算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房屋建筑面积 48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3%;竣工面积2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结构渐趋合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2.7亿元,比上年增长52.2%,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56.7亿元, 增长48.0%。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41.8亿元,增长43.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4.7亿元,增长46.1%,其中房地产业完成投资36.0亿元,增长91.1%。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大型项目支撑作用明显。2007年全市完成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 75 个,合计完成投资101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34.5%,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完善城镇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投入资金14.07亿元,完成了凤凰桥、九同路、宛溪路、方家冲路、西林路、府山广场、第三水厂、宣湖路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开工新建了鳌峰东路、水阳江大道、阳德路等13条市政道路及昭亭广场等项目,城镇化率达到39.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分城乡看,市的消费品零售额42.7亿元, 增长18.1%;县的消费品零售额25.3亿元,增长18.1%;县以下零售额46.4亿元,增长16.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5.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6.1亿元,增长24.0%。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3787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出口总值32974万美元,增长 34.3%。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6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7%。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3家,投资总额22588万美元。 旅游业蓬勃发展,2007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12890余人次,增长27%,接待国内旅游者438.7万人次,增长3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7亿元,增长41%。全市先后成功地主办了水墨绩溪油菜花旅游节、溪口茶文化旅游节、第二届月亮湾生态旅游文化节、绩溪安苗旅游节、首届中国水东蜜枣旅游节、宁国元竹文化节。全年新增3A级景区4家,2A级旅游景区2家,全市A级景区数达到20家。全年新增三星级饭店3家,四星级饭店2家,全市星级饭店总数达到38家。全年新增旅行社7家,旅行社总数达到40家。泾县、绩溪、广德成为省旅游经济强县。 七、交通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56.1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4.8%,公路客运周转量58.8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2.8%。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7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年末固定电话及小灵通用户77.5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0.1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6.8 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7.3亿元,比上年增收10亿元,增长3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9亿元,比上年增收6亿元,增长37.5%;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 12.9亿元,增长46.6%。全年全市地方财政支出4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金融运行良好。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86.3亿元,比年初增加43.7亿元,增长18.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5.7亿元,比年初增加16.7亿元,增长10.5%。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92.4亿元,比年初增加41.7亿元,增长27.7%,其中工业贷款余额28.7亿元,增长 21.5%,商业贷款余额23.3亿元,增长1.8%,农业贷款余额42.9亿元,增长15.2%。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8.5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亿元,增长37.0%;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 5.5亿元,增长20.8%。赔款和给付2.8亿元,增长30.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市共有各类学校942所,在校学生401438人;教职工25717人,其中专任教师22292人。普通高中26所,在校学生51319人;职业高中23所,在校学生32392人;初中138所,在校学生92968人;小学368所,在校学生160831人;幼儿园等其他学校387所,在校学生63928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保持了较高水平,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40%,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仅为0.95%,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5.0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9.34%。高中教育得到快速发展,高中毛入学率达74.32%,高考本科达线人数跃上7000人的大关,连续五年每年上一个千人台阶。 教育布局得到调整,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工程成效显著,各类学校平均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效益得到提高。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3所、绿色学校2所;省级示范学校17所、重点职业高中3所、绿色学校7所;市级示范学校71所、卫生学校310所。我市规模最大的教育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宣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进展顺利。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全年专利申请量222项,授权量101项,分别增长68%和44%。全年争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3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重点科技、平台建设等各类科技项目11项,省科技奖励项目7项,推荐上报2008年度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8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0项、火炬计划项目9项、星火计划项目6项、国家重点新生产品项目11项、省科技攻关项目47项。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又上新台阶。新批认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民营科技企业23家,高新技术产品32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88.2亿元,比上年增长86.1%,目前全市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96项,高新技术企业72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0家,超10亿元的企业2家。宣州、郎溪、广德、宁国、绩溪、旌德相继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目标考核。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长足发展。2007年,全市文化事业繁荣活跃,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成功地主办了第三届宣城艺术节,举办和协办专场文艺演出10多场,积极参加了安徽省第八届艺术节。到2007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文艺表演团体为2 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 7个。《宣城日报》全年发行量 万份,成功地创办了《皖南晨刊》、《宣城日报宣州专刊》、《宣城日报今日广德》。到2007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7座,中波广播发射台1 座,电视台 7座,有线电视用户增加到25.4万户。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成功地申报“安徽省民间艺术之乡”2个、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各1名;广教寺重建工作稳步推进。档案事业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提高,全市有国家综合档案馆8个,保藏档案55.76万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