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2年我市运动员在全国性比赛中,共获4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在省青少年锦标赛,共获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7枚。群众性健身活动广泛开展。2003年我市组队参加了省第一届老年人运动会和第四届农民运动会,成功举办了市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十、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03年,实施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工业企业2个,投资额550万元。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93%,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2.41%,比上年提高0.48个百分点;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6.61%,比上年提高0.69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33.72%,贮存率为66.28%,排放量为0。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清溪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城市美化、亮化工程和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继续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据计划生育部门统计,2003年,人口出生率为9.94‰,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8∶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全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89个;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22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2人,医师76人,护师11人。据市公安户籍统计年报,年末全市总户数449266户,总人口为154913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4926人。男性人口797545人,占51.5%;女性人口751589人,占48.5%。18岁以下人口比重为23.6%,18-35岁人口比重为29.2%,35-60岁人口比重为35.3%,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1.8%。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45人。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03年,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为9595元,增长17.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0198元,增长15.6%,离岗职工年均生活费2827元,增长1.8%。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08.4元,增长10.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4407.5元,增长4.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85元,增加113元,增长5%,其中:工资性收入1147.2元,增加16.4元。城乡居民的消费方式、渠道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524.2元,增长3.4%,其中:食品支出2233.9元,增长1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9.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1575元,增长3.3%,其中:食品支出859.8元,增长10.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4.6%。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2003年城镇私人住宅建房投资11802万元,新建住宅房屋面积39.97万平方米。农民私人建房投资36336万元。据抽样调查,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1.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7平方米。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74002人,享受失业保险人数7915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59007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3328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61926人。年末全市低保对象24062人,社会福利院3个,拥有床位125张,收养43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90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池州市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