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宿州市统计局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市场销售稳中趋升。在国家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和延长节假日等刺激消费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53.44亿元,比上年增长4.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55亿元,比上年增长4.6%;县及县以下为15.69亿元和26.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4.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消费品零售额12.89亿元,比上年下降1.4%;集体企业9.31亿元、私营企业1.80亿元、个体经济19.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8.2%、7.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29.57亿元,比上年增长3.5%,餐饮业3.84亿元、其他行业1.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6%。制造业8.27亿元,下降0.1%。

市场价格总水平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扭转了连续两年多下降的局面,比上年上升4.8%,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达到158.2%;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5%,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上升1.2%。

七、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持续高速增长。随着国家各项鼓励出口政策措施效应的显现,外贸进出口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据海关统计,200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7.4%,其中:外贸出口总额6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2.1%;进口总额34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8.5%。我市加大治理投资环境力度,利用外资取得一定进展。2000年末,全市拥有“三资”企业164家,当年实际利用外资652.58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金融运行基本正常。2000年,全市财政收入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21亿元,上划中央收入3.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6%、12.0%。全市财政支出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200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4.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6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7.9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9.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6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8.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8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0.4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72亿元;中长期货款11.2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35亿元。金融机构全年累计现金收入336.31亿元,累计现金支出331.62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净回笼4.69亿元,比上年多回笼4.57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2000年,全市国内财产、人寿保险费收入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科教兴市”战略稳步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开发取得新进展。2000年,市科委组织认定2家高新技术企业,2项高新技术产品,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项。全年通过市级以上鉴定的科技成果5项。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项目7项,其中省级7项。甬桥工区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县(区)。

教育事业获得较大发展,素质教育得到重视。2000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学校2947所,在校学生122.16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数3437人;普通中学407所,在校学生38.66万人;中等专业学校7所,在校学生0.96万人;小学2181所,在校学生69.51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也得到重视和发展。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5个。拥有市级电视台1座,市级有线电视台1座,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覆盖率81.9%,广播覆盖率89.3%。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0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66个,各级各类医院、卫生院135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6831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9962人,比上年增加233人,其中,医生4268人,比上年增加230人。

体育事业取得好成绩。2000年,我市运动员在全省第九届运动会上共获得金牌52.5枚,银牌43.25枚,铜牌39枚,取得了金牌总数与团体总分均名列第四的历史最好成绩。全年共举办了形式多样、项目繁多的全民健身活动及群体竞赛活动共达60余次。我市萧县残疾人运动员刘美丽、任桂香在悉尼举行的第11备残届奥会上,勇夺2枚金牌、2枚银牌,为国家和我市争得了荣誉。

十、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加快发展。2000年末,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6个。列入我市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的共有308家,已治理达标182家,依法关停124家。全年累计投入环境保护治理资金2.44亿元。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进展顺利。宿州市市区环境功能区域划分已经市政府批准。城区小锅炉治理和城市交通禁鸣工作正在深入开展。砀山县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砀山酥梨种质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已获省人民政府批准。砀山县葛集镇张马吴村、甬桥区夹沟镇大五柳村被评为“百佳生态村”泗县大庄镇被评为全省环保先进城镇。

十一、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据抽样调查,200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77元,比上年增长7.5%。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空调34台,每百户拥有电冰箱60台,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4台。2000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54亿元,比上年增长4.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478元,比上年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1801元,比上年增长3.2%。

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发展。2000年,全市参加养老保险职工10.07万人,占全省下达覆盖人数的70.3%。其中,国有企业覆盖率达到100%,集体企业达90%以上。养老金社会化发放面达92%,失业保险覆盖面积达98%,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9万人。

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2000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32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万人,其中,全部在岗职工人数23.0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6万人;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1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万人。全年通过各种途径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0.63万人。按劳动部门统计,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