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8 宿州市统计局

宿州市统计局

(2009年4月8日)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适应宏观调控新要求,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一手抓“四民”活动促社会和谐,一手抓“项目建设年”活动促经济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2007年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在更高起点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全市经济呈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双千亿、双翻番”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511.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40亿元,增长5.2%,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1%;第二产业增加值169.16亿元,增长26.3%,拉动GDP增长7.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2%,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51.76亿元,增长29%,拉动GDP增长7.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9%;第三产业增加值188.54亿元,增长12.4%,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7%。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看,三次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二产的增长对全市经济起到了决定性的拉动作用。在工业经济拉动下,产业结构得到重大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32.6:30.0:37.4调整到30.0:33.1:36.9,二产比重超过一产。人均生产总值8982元,比上年增加1552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5006元/人,比上年增加2376元。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 511.1 14.1

第一产业 153.4 5.2

第二产业 169.2 26.2

工业 151.8 28.9

建筑业 17.4 5.5

第三产业 188.5 12.4

运输邮电、仓储业 34.2 9.4

批发零售业 42 13.8

住宿和餐饮业 8.1 5.2

金融业 5.7 8.7

房地产业 11.3 5.9

其他服务业 87.2 14.6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41.8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186.6万人,比上年减少4.4万人;第二产业69.3万人,比上年增加6.3万人;第三产业85.9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在岗职工21.6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28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11万个,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7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3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2%以内。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64.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6.8千公顷,下降0.9%;棉花种植面积48.5千公顷,减少3.9千公顷,下降7.4%;油料种植面积63.9千公顷,增加6.1千公顷,增长10.6%;蔬菜种植面积59.8千公顷,减少7.3千公顷,下降10.9%。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65.4万吨,比上年增长11.6%,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夏粮总产量223.3万吨,增长11.9%;全年棉花总产量3.9万吨,下降10%。油料总产量22.7万吨,增长15.3%。园林水果产量109万吨,下降24.4%。蔬菜产量212.2万吨,下降7%。

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业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65.4 11.6

棉花 3.9 -10

油籽 22.7 15.3

#油菜籽 2.3 11

花生 19.9 16.6

园林水果 109.0 -24.4

肉类 41.3 9.4

禽蛋 20.2 16.9

水产品 3.3 -37.5

全市当年造林面积5262公顷,四旁(零星)植树1077万株。全年肉类总产量41.3万吨,增长9.4%。禽蛋产量20.2万吨,增长16.9%。全年水产品产量3.3万吨,下降37.5%。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42.6万千瓦,增长9.2%;农用运输车19.0万辆,增长0.6%。农用拖拉机24.5万台,减少6.5%。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9.0万吨,减少1.7%,其中,复合肥12.8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农村用电量4.8亿千瓦小时,增长4.3%。全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64.7千公顷,新增2.4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达到220.6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13.0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51.76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6.01亿元,比上年增长35.7%。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分)

单位:亿元

产业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总计 116.0 35.7

其中:轻工业 52.9 30.4

重工业 63.1 44.4

其中:国有企业 20.7 24.2

集体企业 3.1 83.7

股份合作企业 0.9 111.0

股份制企业 78.5 39.4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7.6 23.2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31.2 22.3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43.2 24.3

在全市3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7个行业增长,重点行业拉动力增强。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五大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7.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6.4%。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分别增长92.6%、95.1%;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44.2%、54.9%、45%、46.1%和63.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增长33.7%、38.1%、26.1%。亿元企业户数增多。2008年,全市亿元以上企业达到81户,比2007年增加3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32.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8.1%。在81户亿元企业中,产值超10亿元的有6户,产值在5-10亿元之间的4户。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增长115.8%,原煤增长8.4%,服装增长20.2%,小麦粉增长50%,化肥增长99.4%,人造板增长74%,机制纸及纸板增长87.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7.14%, 比上年提高46.15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6%。

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1181.86 8.4

罐头 万吨 18.05 30.3

饮料酒 万升 10897.93 20.9

白酒 万升 371.13 -28.9

纱 万吨 3.95 6.0

布 万米 2541.70 -13.7

服装 万件 1510.60 20.2

机制纸 万吨 43.23 87.4

农用化肥 万吨 28.90 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