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安庆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57亿元,增长15.12%,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为历史最好水平。分城乡看,农村市场趋于活跃,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7.14亿元,增长14.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0.43亿元,增长15.92%。农村市场增幅首次超过城市市场。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33.58亿元,增长14.7%;餐饮业零售额31.78亿元,增长17.89%;其他行业零售额2.21亿元,增长3.23%。

反映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住宅、通讯、汽车、文化教育等消费持续升温。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及音像制品类增长39.82%,通讯器材类增长39.3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5.7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4.5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3.15%,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8.0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6.56%。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外贸进出口增加。全年进出口总额282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21%。其中,出口22073万美元,增长27.86%;进口6148万美元,增长12.65%。

2006年全市出口主要分类及地区分布(万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势头良好。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8家,比上年增长40.74%;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126万美元,增长163.1%;实际利用外资额57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64%。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稳步扩大。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650万美元,增长41%;完成营业额620万美元,增长25.8%,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当年外派劳务人员212人,增长10.0%。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游客14250人次,增长20.21%;接待国内游客723.84万人次,增长21.92%。旅游总收入4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7.0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729.81万美元,增长30.31%;国内旅游收入45.78亿元,增长27.08%。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运输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2.4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28880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3.5%。其中,铁路68176万吨公里,下降13.8%;公路219501万吨公里,增长5.3%;水运1001131万吨公里,增长47.7%。全年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55526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8%。其中,铁路41453万人公里,增长9.0%;公路513552万人公里,增长2.2%。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7.5万辆,比上年增长8.7%。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53587辆,增长10.0%。民用轿车拥有量9891辆,比上年增长104.0%。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1.14亿元,增长11.1%;邮政业务总量2.62亿元,增长15.2%。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44.6万户,比上年增加13.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3.6万户,增加10.3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9.9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增收。全年全市财政收入为45.27亿元,比上年增收7.1亿元,增长18.6%。地方财政收入24.54亿元,增长25.5%,其中增值税增长3.3%,营业税增长34.8%,企业所得税增长41.3%,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财政支出61.01亿元,增长31.9%。其中,农林水利气象支出增长17.6%,文教科卫支出增长24.6%,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1.2%,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增长25.3%,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49.3%。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7.3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0.3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1.8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0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0.9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1.9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13.0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0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94.5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00亿元;中长期贷款93.1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27亿元。

全年全市保险系统保费收入12.69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59亿元,增长21.03%;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0.10亿元,增长26.6%。赔款和给付4.06亿元,增长2.01%。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86亿元,增长30.07%;寿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2.20亿元,下降13.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06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3所,当年招生8285人,在校学生21314人。毕业生4630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当年招生34800人,在校生81843人。普通高中招生4.63万人,在校生15.28万人,毕业生4.61万人。初中招生10.74万人,在校生32.47万人,毕业生9.12万人。

普通小学招生7.94万人,在校生50.35万人,毕业生10.53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8.71%,居全省前列。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8.5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7%;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0.57%和0.03%。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2.09亿元。全市有科技机构9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6394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2371人。全年共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6项。主要科技成果有院皖西南山区野生徽菜有机食品开发技术研发、婴儿纸裤成型加工包装生产设备、砼沼气玻璃钢模具等。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192件,专利公开授权量99件。质量检验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1个,其中系统内11个,国家检测中心2个。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260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6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0.45万台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2006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4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90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41.2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0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22%。全年出版报纸3种,总印数2791万份;期刊(杂志)4种,总印数24.6万册;年末全市共有各级档案馆10个,馆藏档案资料12.97万册,库馆总建筑面积14746万平方米。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室、个体开业)82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5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医院、卫生院床位10500张。卫生技术人员12383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5254人,注册护士3900人。乡镇卫生院169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725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100%。全市共有4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际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180.75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我市运动健儿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共获得45枚金牌、35枚银牌和44枚铜牌。其中,第15届亚运会冠军1个。全年一级运动员发展数为2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数为40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年共举办千人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8次,参加活动人数约1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