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861”行动计划成效显著。全年共安排“861”行动计划续建、新开工项目50项,总投资规模42亿元,当年完成投资51.02亿元。 小城镇建设继续加快。到2005年底,全市小城镇数量163个,其中建制镇102个,农村集镇61个。当年各县(市)和重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入达9.38亿元。省政府确定的20个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当年投入2.56亿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56亿元,增长13.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最好水平。分城乡看,农村市场趋于活跃,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7.55亿元,增长14.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8.01亿元,增长13.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15.96亿元,增长14.3%;餐饮业零售额27.56亿元,增长12.6%;其他行业零售额2.04亿元,增长8.7%。 反映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住宅、通讯、汽车、文化教育等消费持续升温。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58.7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9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6.6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1.71%,电子出版物及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3.8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5.57%。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外贸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全年进出口总额227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86%。其中,出口17264万美元,增长16.5%;进口5457万美元,减少29.2%。在出口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 外商直接投资势头良好。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7家;实际利用外资额90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92%。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稳步扩大。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498万美元,增长30%;当年外派劳务人员318人,增长14.3%。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游客11854人次,增长15.17%;接待国内游客964.67万人次,增长15.24%。旅游总收入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5%。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21.15亿元。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964235万吨公里。其中,铁路79104万吨公里,增长51%;公路208278万吨公里,增长18.5%;水运676835万吨公里,下降17.6%;民航18万吨公里,增长81.8%。全年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52862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7%。其中,铁路20784万人公里,增长1.8倍;公路502328万人公里,增长3.3%。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6.9万辆,比上年增长70%。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4.86万辆,增长21.0倍。民用轿车拥有量12688辆,比上年增长20.1%。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2.2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0.0亿元,增长2.6%;邮政业务总量2.2亿元,增长14%。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13.6万户,比上年增加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0.6万户,增加16.4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5.4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增收。全年全市财政收入为3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地方财政收入19.55亿元,增长8.4%,其中增值税增长16.4%,营业税增长7.3%,企业所得税增长17.5%,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财政支出46.73亿元,增长17.1%。其中,农林水利气象支出增长23.2%,文教科卫支出增长9.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9.4%,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增长34.3%,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12.4%。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7.0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6.97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1.5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9.0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8.7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84.9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9.4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85.7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0.85亿元;中长期贷款79.6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69亿元。 全年全市保险系统保费收入10.11亿元,赔款和业务支出3.98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05年末,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当年招生27047人,在校生62587人。普通高中招生4.58万人,在校生14.32万人,毕业生4.79万人。初中招生11.03万人,在校生31.08万人,毕业生9.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6.07万人,在校生52.96万人,毕业生10.49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1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64%;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0.45%和0.14%。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5万人。全市共有科技机构1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8182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2167人。全年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54项。主要科技成果有:高产抗病虫杂交棉应用及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婴儿低裤成型加工包装生产设备、306例全自动静态视野结果的临床分析等。 全年受理专利公开授权量112件,比上年增长40%。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2项,成交金额3506万元;其中流向本市的技术36项,金额2810万元。 质量检验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1个,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40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9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6万台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2005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4个。广播电台1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1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6.26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3.8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3.69%。全年出版报纸2种,总印数1164万份;期刊(杂志)4种,总印数4.02万册;年末全市共有各级档案馆10个,馆藏档案资料13.05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14746万平方米。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室、个体开业)875个,比上年增加1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3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医院、卫生院床位10360张。卫生技术人员14568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6142人,注册护士4121人。乡村卫生院290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593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100%。全市共有3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际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129.55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我市运动健儿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共获得20枚金牌、25枚银牌和36枚铜牌。全年运动健将发展数为5人,一级运动员发展数为12人;国家级裁判员发展数为2人,一级裁判员发展数为8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数为170人。全民健身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年共举办千人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21次,参加活动人数约100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