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安庆市统计局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2001年,全市上下努力克服世界经济增速减缓等不利因素影响,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保持了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111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进口总额2699万美元,增长30.4%;出口总额8496万美元,增长4.1%。其中三资企业出口12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6%。

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旅游总收入2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214万美元,增长47.1%;国内旅游收入18.45亿元,增长15.6%。接待海外游客4916人次,增长27.4%;接待国内游客人数580万人次,增长6.6%。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邮电通信业持续加快。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2773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174670万吨公里,增长27%;水路完成货物周转量88512万吨公里,增长10%。铁路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767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公路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352908万人公里,增长4%;水路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46万人公里,下降19.0%。

电信部门全年业务总量125633万元,比上年增长40.0%;邮政部门业务总量17307万元,增长8.4%。年末市内电话户数25.75万户,比上年增长20%;农村电话户数39.22万户,增长51.0%;移动电话户数28万户,增长86.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增强。全年财政收入25172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4229万元,比上年增长6.4%。财政支出249547万元,比上年增长17.6%。在财政支出中,基建挖潜改造支出增长8.6%,农林水事业费支出增长11.5%,城市维护费支出增长5.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1.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5.07亿元,增加22.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9.15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2945万元。其中短期贷款134.13亿元,减少47251万元;中长期贷款28.42亿元,比年初增加23329万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全市保险系统保费收入44432万元,比上年增长55.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925万元,增长105.0%。赔款和给付支出18506万元,增长19.4%,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2418万元,增长115.6%。

九、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当年招生1900人,比上年增招26.1%;在校学生5682人,增长71.7%。各类普通中等职业学校37所,在校学生21057人,其中职业中学初、高中在校学生5297人和15260人。普通中专在校学生9538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2387人。普通中学450所,在校学生410389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81351人,初中在校学生329038人。小学2660所,在校学生62.2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1%,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1.6%和0.09%。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1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4个。国家级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资料34.67万卷册。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9座;有线电视用户达26.95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为88.7%,比上年增加3.2个百分点;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2.0%,比上年增加4.2个百分点。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医疗条件继续改善。2001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5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01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1个,妇幼保健机构11个。全市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10045张,比上年增加3.1%。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2822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0213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59人,妇幼保健机构293人。在医院、卫生院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中,有医生5807人,护师(士)3677人。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拥有各类体育场地21个,其中体育馆5个,标准体育场5个。2001年,我市运动员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得金牌1枚,铜牌1枚。全年共举办体育健身活动4082次,参加活动人数达到26215人。

十、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发展加快。2001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308人,市、县级环境监测站9个。全市已建成烟尘控制区6个,面积达26.79平方公里;已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0个,面积13.6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效。全市现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面积达3755平方公里。

全年全市发生火灾事故375起,发生交通事故4858起。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据抽样调查,2001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57‰,死亡率为5.95‰,自然增长率4.62‰。全市常住人口604.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万人。

劳动力结构继续调整。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32.64万人,比上年减少3.4%。其中,第一产业2.51万人,第二产业10.12万人,第三产业20.01万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由上年的7.8∶31.6∶60.6调整为7.7∶31∶61.3。2001年末,全市职工人数37.86万人,比上年减少3.7%;其中在岗职工30.99万人减少4.7%。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达39.27万人,比上年增长9.1%。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3.7%,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1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23.86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2.61亿元,增长7.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262元,增长12.4%。据抽样调查,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30元,比上年增长4.0%;人均消费性支出4584元,增长2.8%;恩格尔系数为42.95%,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1913元,比上年增长6.0%,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95%的国有企业职工已签订了劳动合同,全年多渠道就业和再就业人数达到17700人,比上年增长7.9%,分流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7100人。已有22.67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3万离退休职工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15.1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机构直接为5948人发放了失业救济金。

劳动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劳动部门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发展到268个,其中乡镇建立的职业介绍机构236个。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1年,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400张,收养390人。已有98%的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城市社会服务网络建设也有较大进展,已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726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7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92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