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受国际经济形势好转,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打击走私等政策影响,全市外贸进出口增势强劲。据外贸统计,全年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3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0.7%。其中,出口总额8314万美元,增长55%;进口总额1986万美元,增长89.7%。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2702万美元,增长94.1%。其中,出口1016万美元,增长115.3%。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9.5%;加工贸易出口增长68.2%。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下降80.95%。全年全市新批领证外商投资企业9家,合同利用外资2038万美元。 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达17.2亿元,比上年增长21.7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505.1万美元,增长171.65%;国内旅游收入15.96亿元,增长16.25%。全年接待海外游客3860人次,增长15.39%;接待国内游客544.36万人次,增长51.39%。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迅速增长。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349万美元,完成营业额265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8.10%和82.7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金融态势基本平稳。全年财政收入26.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财政支出22.49亿元,增长15.4%,支出比收入增幅高1.6个百分点。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80.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122.24亿元,增加13.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1.1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7.52亿元。全年货币投放总额42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货币回笼总额431.78亿元,增长14.54%,实现净回笼1.81亿元。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全市保险系统共承保国内各种财产总额159.3亿元,比上年增长0.6%。国内保险保费收入2.86亿元,比上年下降20.18%,其中财产险收入4009万元,增长5.67%。全年国内业务赔款和给付13252万元,下降2.97%,其中财产险1915万元,下降37.64%。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200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9418人,有县以上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2个,民营科技企业545家。技工贸总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48.5%。获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0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0年末,全市有高等学校1所,当年招生2720人,在校学生4419人。各类普通中等职业学校49所,在校学生35950人,其中普通中专在校学生12007人;职业中学初、高中在校学生10562人、13381人。普通中学457所,在校学生386744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68247人,初中在校学生318497人。小学2968所,在校学生605019人。成人中小学在校学生17174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112848人次。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0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4个,各级各类档案馆10个,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3503203卷册,库馆总建筑面积9691平方米。全市拥有广播电台7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7座,电视发射台、转播台59座,有线电视台7座,有线电视用户达24.52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为85.48%;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8.69%。 卫生工作得到加强。2000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室、个体)75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03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1个;妇幼卫生机构11个。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9741张。全市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2819人,比上年增加146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0164人,增加198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56人,增加76人;妇幼卫生机构317人,增加36人。在医院、卫生院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中,有医生4349人,比上年增加142人;护师2012人,增加56人;护士983人,增加77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0年,我市运动员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共获金牌30枚,银牌20枚,铜牌27.5枚;一级裁判员发展数6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数41人;拥有各类体育场地21个,其中体育馆4座,标准体育场12个;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举办万人以上体育健身活动1次,参加活动31万人次。 十、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劳动力结构得到调整。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37796人,比上年减少4394人。其中,第一产业26309人;第二产业106633人;第三产业204854人。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结构由上年的7.5∶32.3∶60.2调整为7.8∶31.6∶60.6。年末全市有职工39.31万人,比上年增加0.5%;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3.4%,下降0.2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0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为220603.1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10012.9万元,增长7.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458元,增长9.8%。据抽样调查,200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604元,比上年增长5.35%;农民人均纯收入1804元,增长5.8%。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有92%的国有企业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已有20.86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统筹,5.9万离退休职工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失业保险机构直接为2786人发放了失业救济金,比上年增长42%。 劳动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2000年全市有职业介绍机构255个,其中由劳动部门办职业介绍机构13个,乡镇街道办职业介绍机构225个。全年多渠道就业和再就业人数16400人,其中,再就业11200人,在再就业人员中国有企业6300人,集体企业4900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0年,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有床位500张,收养332人。城乡社会服务网络建设也有较大进展。 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00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共有职工242人,环境监测站9个,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到2000年末,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达50.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82.73%,建成环境达标区面积51.6平方公里,增长2.8倍。COD排放量5.22吨,增长5.24%。全年治理环境污染项目128个,投资8800万元。全年发生污染事件2起。 2000年全市共发生火灾267起,发生交通事故1763起。 注:公报中部分数字为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