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马鞍山市统计局 2002年3月21日 2001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努力增加投资、扩大消费,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开了一个好头。全市总体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8.5亿元,比上年增长9%。增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比预期目标高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5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82.21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43.44亿元,增长9.4%。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60.7:29.3调整为9.3:59.4:3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2万元,居全省首位。 经济发展呈现新亮点,出现新突破。纵向比:主要指标增幅较上年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新的起点;横向比:主要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十七个市中的位次较上年有较大前移。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突破1万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000元。马钢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产品销售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5.42亿元,成为省内第一家销售收入超100亿的特大型企业。铁、钢、钢材产量均跃上400万吨的新台阶;历史上单个项目投资最多、投资额达52亿元的冷热轧薄板项目获国家批准,并于年内动工,标志着马钢从此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地方企业发展显现生机:开发区建设全面启动,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已有10个项目进住开发区,其中惊天液压锤、日本同丰纺织等4个项目已建成投产,2个项目即将投产;山鹰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地方企业中的第一个上市公司。市纺织厂、市五交化大厦等9房户企业完成改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开放型经济规模小、份额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不强,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持续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压力增大;对农民增收有积极影响的乡镇企业发展势头不强,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快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我市农村紧紧围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产业化开发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这一指导思想,积极实施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种植业产值4.61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0.14亿元,下降3.3%;畜牧业产值1.7亿元,增长5.8%;渔业产值3.77亿元,增长1.9%。 油料、棉花再获丰收。全年油料产量6.74万吨,比上年增长17.4%;棉花产量0.26万吨,比上年增长42.5%;粮食产量33.99万吨,比上年下降3.1%。 植树造林又有进展。全年造林面积为398公顷,四旁植树221万株,成林抚育面积为837公顷,幼林抚育面积为1899公顷,育苗面积为15公顷。 养殖业持续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2.82万吨,比上年增长10.8%;水产品产量5.72万吨,增长1.1%,其中虾蟹类产量0.94万吨,增长10.6%。 农业结构发生可喜变化。经济作物比重上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9.35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16万公顷,下降7.3%;油料播种面积3.29万公顷,增长3.5%;棉花播种面积0.39万公顷,下降26.7%。粮经比由上年的58.2:41.8调整为55.2:44.8。养殖业比重保持较高水平。全年养殖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2.45%。订单农业有所发展。优质油菜订单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达25%,优质水稻订单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达30%。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财政支农支出2860万元,比上年增长5.85%;年末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3.64亿元,比上年增长25.95%。全市农村兴修土石方355万立方米。新增排灌站4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5.37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707台,小型拖拉机10872台,联合收获机111台,机动脱粒机39040台,排灌动力机械72194台,农产品加工机械总动力2.14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达30329吨,比上年增长1.5%。农村用电量1112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6%,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达483吨,比上年增长92.4%。有效灌溉面积为4.8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0公顷。自来水受益村占村民委员会总数的63.76%,通汽车村占99.1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加速发展。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达12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4%,增幅比上年提高4.89个百分点。其中:马钢完成62.88亿元,增长19.58%;地方工业完成43.69亿元,增长10.5%;当涂县完成18.72亿元,增长11.49%。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00.58亿元,增长17.8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82.34亿元,增长20.13%;集体企业完成8.4亿元,增长10.43%;其他企业完成9.84亿元,增长6.96%。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96.69,比上年提高13.72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7%,实现利税15.63亿元,增长19.92%,盈利企业盈利4.91亿元,比上年增加1.95亿元,增长65.71%。 建筑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3.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41%。全年施工工程个数为3210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026个,分别比上年增加244个和320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90.6万平方米,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39.3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12.8万平方米和37.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为11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92%。行业盈利水平提高,全年实现利税1.08亿元,比上年增长63.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按投资种类分: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6%;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1.47亿元,比上年增长5.7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62亿元,比上年增长37.79%;农村集体和个体投资完成4.06亿元,增长2.27%;其他投资完成1.22亿元,比上年下降15.28%。本年新增固定资产19.88亿元。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拉动,全市住宅投资高速增长,全年房地产销售额增幅高达76.44%,住宅投资增长2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