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3.05‰,比上年上升0.3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6‰,上升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45‰,上升0.1个千分点。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740.8万人,比上年增加65.1万人;常住人口6135万人,增加17万人。城镇化率为40.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90.4元,比上年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人均消费性支出9524元,增长11.6%,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5.4%,交通通讯支出增长3.3%,衣着支出增长11.5%,娱乐教育文化支出下降0.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9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9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02.5元,比上年增长1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84.1元,增长19.2%,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1.9%,交通通讯支出增长8.6%,居住支出增长35.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4.3%,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9.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平方米。 年末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578万人和132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373万人,全年为28.2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全省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292.9万人和237.5万人。年末全省各市、县、区均出台了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31万人。建立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86.2万人,城市低保人数99.2万人。 年末全省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9.6万张,收养各类人员7.5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853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89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5.7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5.2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省已发现的矿种138种(含亚矿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105种(含普通建筑用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19种,非金属矿产79种,水气矿产2种。全年地质勘查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204项,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20处,新增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6.2亿吨。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矿种1种(镓)。 年末全省共有省、市、县级环境监测站83个。能监测的17个省辖城市中,有15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年末全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累计13个。已建成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37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28个、市级3个。当年人工造林面积48千公顷,年末森林面积3600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6258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3755万立方米。 淮河干流安徽段水质以Ⅲ类为主,水质良好。长江干流安徽段水质以Ⅱ类为主,水质优;主要支流总体水质轻度污染。巢湖湖区水质以及9条主要环湖支流整体水质中度污染。新安江干、支流水质优。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8.6%。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41,比上年下降30.5%;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99,下降10.4%;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44,下降27.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3.98,下降23.9%。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8413起,发生火灾事故5881起。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省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