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7 安徽省统计局

安徽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2007年2月14日

2006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运行质量较好,城乡居民增收较多,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和谐安徽建设加快,体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614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7.2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2656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2458.7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为16.7∶43.3∶4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0044元,比上年增加1374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6576元/人,比上年增加1799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6%,居住类价格上涨3.8%;城市上涨1.4%,农村上涨0.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9%,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0.7%。

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741万人,比上年增加71.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718.3万人,减少65万人;第二产业835.6万人,增加51.7万人;第三产业1187.1万人,增加84.6万人。在岗职工315.9万人,减少1.5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512.2万人,增加79.6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6.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5%。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农民持续增收和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仍然薄弱,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相当艰巨,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二、农  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168.3千公顷,比上年扩大180.2千公顷,是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1110千公顷,扩大310千公顷。油料、棉花种植面积分别调减为1155.4千公顷和375.1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703.8千公顷,增长5.9%。

全年粮食产量2860.7万吨,比上年增加255.4万吨,增产9.8%,创历史最好水平。油料产量261.6万吨,减产3.3%。棉花产量37.1万吨,增产19.4%。

全年肉类总产量393.2万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82.8万吨,增长0.7%。禽蛋产量123.4万吨,增长1%。牛奶产量12.3万吨,增长11.4%。水产品产量187万吨,增长5.3%。

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4237.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4%。农用拖拉机229.1万台,增长4.9%;农用运输车63.9万辆,增长5.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94.3万吨,增长3%。农村用电量73.8 亿千瓦小时,增长14.9%。有效灌溉面积3346.3千公顷,新增15.4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5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 1762.7亿元,增长20.3%。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继续快速增长。

全省37个工业行业生产均保持增长,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0.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1.1%,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分别增长43.9%和48.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0.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8%。全年新产品产值500.5亿元,增长6.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增长6%,发电量增长13.2%,钢、成品钢材分别增长17.2%和16.1%,十种有色金属增长35.6%,汽车增长36.5%,家用电冰箱、房间空调器分别增长17%和20.8%。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0.7,比上年提高12.8个百分点,创历年最好水平。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813.7亿元,增长27.1%;实现利税551.9亿元,增长25.4%,其中利润230.9亿元,增长35.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利润增幅均在50%以上。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1.4亿元,增长2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70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35.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116.1万平方米,增加34.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44.7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其中,城镇投资3061.2亿元,增长43.8%;农村投资483.5亿元,增长26.6%。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4.2亿元,增长38.1%;第二产业投资1477.4亿元,增长48.5%;第三产业投资1963.1亿元,增长35.4%。从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4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60.8%;三产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居民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40.3%、90.5%和1.3倍。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商品房屋销售额535.9亿元,增长26.6%。

全年共安排“861”行动计划续建及新开工项目777个,当年完成投资1499.3亿元,比上年增长46.2%,其中省政府直接调度的2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18.7亿元,增长57.8%。马钢500万吨薄板带、江汽运动型多功能车、铜陵有色高精度铜板带等158个项目已建成或基本建成。亳州―阜阳、安庆―池州等4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245.9公里;合宁铁路全线铺轨,铜九铁路铜陵至池州段建成通车;建成或基本建成张集二期、顾桥等矿井以及阜阳、六安等电厂项目,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22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375万千瓦。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06.2亿元,增长16.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23.2亿元,增长13.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719.5亿元,增长14.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83.8亿元,增长17.8%;其他行业零售额26.1亿元,增长6.3%。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4.2%,建筑装潢材料类增长31%,金银珠宝类增长30.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0%,汽车类增长29.8%,日用品类增长29.1%,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6.3%,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2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3.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