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7 丽水市统计局

2004年,全市人民在中共丽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围绕把丽水培育成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的发展战略,建设“平安丽水”,统筹城乡发展,构筑和谐社会。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成绩斐然;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264.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17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124.00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99.40亿元,增长14.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7.7:44.2:38.1调整为15.5:46.9:37.6。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0582元,比上年增长14.6%。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4%(详见附表1)。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就业从业人员13.4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7%。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151个。全年帮助5115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与上年持平。

二、农业

2004年全市农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4%。

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2004年,随着中央、省和市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特别是促进粮食生产各项政策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回升,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全市总播种面积196.29公顷,比上年增长4.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15.52千公顷,增长15.1%;果用瓜种植面积2.91千公顷,下降4.6%;药材播种面积2.27千公顷,下降12.7%。油料播种面积7.89千公顷,下降0.6%;蔬菜种植面积50.74千公顷,减少8.6%;花卉苗木面积1.13千公顷,增长24.8%。全年粮食总产量为55.43万吨(详见附表2),增长15.1%。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为8.0万吨,比上年下降0.9%,其中猪肉产量6.17万吨,下降0.2%禽肉产量1.48万吨,增长3.3%。牛奶产量为876吨,增长40.6%。全年生猪出栏78.88万头,下降0.2%;家禽出栏1116.99万只,增长6.1%。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1.63万吨,比上年增长10.1%,其中淡水养殖产量增长10.6%。养殖与捕捞产值之比由上年的93.7:6.3上升为94.2:5.8。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完善。2004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8.39千公顷,其中旱涝保收面积44.68千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64万吨,增长0.2%。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5.39万千瓦,增长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94.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62.19亿元,增长21.1%(详见附表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的65.9%。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45.14亿元,占72.6%;轻工业17.05亿元,占2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货值353160万元,增长13.7%。

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不断增强。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和研发费支出分别为1.11亿元和0.34亿元,比上年增长75.8%和215.0%。

主要原材料生产量增长较快。全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量比上年增长722.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88.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85.2%。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集体企业0.38亿元,增长18.8%;私营企业4.36亿元,增长53.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0.82亿元,增长14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4.44%。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9.57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具有建筑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51.62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实现利润总额1.60亿元,增长5.3%。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国家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势头有所遏制。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74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增速比上年回落18.4个百分。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6.67亿元,增长27.0%,回落21.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年非国有投资100.74亿元,增长28.0%,占全社会投资的57.3%,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增长较快。全市工业投资额达69.36亿元,增长63.0%,增幅比全社会投资高40.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39.5%,比上年提高了9.8个百分点,在新增投资额中,工业投资占82.8%。

重点行业投资加强,投资项目进展顺利。全年限额以上投资项目达737个,比上年增加9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28个。全年全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7个,累计完成投资63.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0.8%,共有21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全年建成防洪堤8.94公里,完成河道疏浚2.25公里;建成通讯网络基站427个,通讯光缆、通讯管道分别为1429公里和256公里;建成园区、景区道路18.5公里;新增教育用房3万平方米,办公及专业类用房9万平方米;交付经济适用房和折迁安置房18.7万平方米。

房地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34.24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6.14亿元,增长21.7%,其中销售给个人15.19亿元,占全年商品房销售额的94.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需求较为旺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3.01亿元,增长13.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5.73亿元,增长12.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01.83亿元,增长12.3%;餐饮业零售额11.62亿元,增长22.0%;其他行业零售额5.29亿元,增长9.3%。

商品交易市场带动作用明显。全年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130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17个,超十亿元的市场3个。全年实现成交额110.41亿元。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进出口达到4.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2%,其中出口3.73亿美元,进口0.40亿美元,分别增长38.9%和41.9%(见表5)。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均增长较快(见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