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台州市统计局 2002年3月7日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克服了国内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相对弱化和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等诸多困难,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建设,适时出台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我市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实现了台州新世纪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各项经济工作目标。 综合 2001年,我市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平稳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快速扩大,消费品市场持续升温,外贸出口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增势强劲,金融平稳运行,市场物价小幅下降,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亿元,比上年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439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217亿元,增长13.7%。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3.2:58.1:28.7调整为12.3:58.7:29.0,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3650元,比上年增长11.3%。 农业 2001年,我市以全省取消粮食定购、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为契机,紧扣市场需求,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3.19亿元,比上年增长3%。 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得到广泛推广,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调减。200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19.0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9.1%,粮食总产量116.12万吨,比上年减少16.3%。非粮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明显扩大,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示范园区已渐成雏形。蔬菜、水果、油料、甘蔗、花卉的种植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23.3%、61.4%、9.9%、28.7%和297.6%。粮食和非粮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之比由上年的73.5:26.5调整为64.5:35.5。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5205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6994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3.17万公顷。其中当年新封面积8.3万公顷。 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肉、禽、蛋、奶等主要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充裕。全年肉类总产量12.4万吨,比上年增长2.6%,禽蛋产量3.31万吨,增长9.2%。全年出栏生猪118.83万头,增长4.9%。年末生猪存栏112.91万头,增长0.8%,家禽存栏888.02万只,比上年减少0.4%。 渔业生产小幅下降,水产养殖形势较好。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138.42万吨,比上年减少0.6%。其中海洋捕捞产量96.15万吨,比上年减少2.9%;海水养殖产量37.93万吨,比上年增长4.8%;淡水养殖产量3.74万吨,比上年增长7.1%。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加强。2001年末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3.92千公顷,比上年末增长8.0%,当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37千公顷。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9.8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9.64万吨,比上年减少9.0%;农村用电量23.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01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137.41亿元,增长13.2%。全市工业用电量为35.8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7%。 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有新进展,传统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改造初见成效,工业集聚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较快,新产品生产快速增长。2001年我市加快落实工业集聚战略,已着手编制台州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建设5个国家级生产基地,15个综合性工业园区,30个特色工业园区。3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浙江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已经国家计委、经贸委批准。省批的特色工业园区有18个,其中正式投入运作的有16个。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1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有78家,比上年增加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46.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40.4%;工业总产值超十亿元企业有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6.27亿元。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总产值588.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实现利税总额58.57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7.0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46.3%。在各行业中,高新技术行业快速增长,医药制造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4.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8.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5.8%。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88.39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完成出****货值172.3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工业企业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工业产品创名牌有新突破。至2001年末全市累计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制190家,改制面为96.0%;完成集体工业企业改制447家,改制面为96.8%。全市新组建股份公司13家,累计已达38家,有11家股份公司已完成或进入了上市辅导阶段,其中本年新进入上市辅导的有9家。“钱江”、“苏泊尔”两件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至2001年末,我市已拥有四件中国驰名商标。2001年,钱江摩托车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全市有5个工业产品被评为浙江名牌产品,至年末全市已有浙江工业名牌产品23个。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2001年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实现利税58.57亿元,增长8.4%,其中利润30.13亿元,增长16.0%。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189.5分,比上年下降1.5分。 建筑业持续发展。2001年全市共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全市资质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3亿元,比上年增长33.0%;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01万元/人,增长0.4%;完成房屋峻工面积1002万平方米,增长35.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2001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2.1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全社会更新改造投资69.51亿元,增长16.8%。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等单位投资117.7亿元,增长31.6%;集体经济投资74.22亿元,增长17.6%;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0.19亿元,增长11.1%。在国有等单位投资完成额中,基本建设投资73.06亿元,比上年增长38.3%;更新改造投资12.59亿元,增长4.9%;房地产开发投资32.02亿元,增长32.9%。全年国有等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新开工项目390个,施工项目703个,年末建成投产项目37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