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7 衢州市统计局

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96%和99.98%,其中女生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98%和99.99%。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4.07%,其中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47.03%;15年教育普及率为95.1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5.4%。

全市有普通高校专任教师554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2696人,学历合格率95.81%;初中专任教师5276人,学历合格率99.43%,小学专任教师7660人,学历合格率99.63%,幼儿园专任教师3125人,学历合格率89.66%。

全市现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6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8家。全市拥有县及县以上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2个;企业技术开发机构90个。全年获得省以上科技进步奖15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0项。专利申请受理794项,专利申请授权357项。

年末拥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60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5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9786台(件),其中:贸易结算用计量器具37838件,安全防护用计量器具9495件。全年检验特种设备6048台(件),其中:电梯954台,压力容器1990台。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3个;公共图书馆7个,面积10492平方米,藏书量78.0万册;博物馆3个,面积22606平方米。年末全市有县以上广播电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99%。全市有电视台6座,有线电视用户57.33万户,村通电视率96.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12%。全市年放映电影15617场,观众人次356.2万人,城市影院票房收入230万元。全市日均发行《衢州日报》5.99万份,《衢州晚报》6.93万份。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7个,面积15712平方米。全市馆藏档案全宗989个,共计50.81万卷、49119件。全年查阅档案5110人次,29123卷(件)次。

年末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167个,病床床位6161张。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共4072人,注册护士2346人。全市共有疾病控制中心6个,卫生技术人员162人。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388.7/十万,全市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5.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5.2%。全市有妇幼保健院(所、站)7所,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28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78.63万人,参保率90.9%。

全年举办市、县运动会69次,参加人次1.80万人。在全国及全省各类体育比赛中,全市共获金牌55枚、银牌49枚、铜牌62枚。当年新增健身路径289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247.7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28.55万人,女性人口119.19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9%和48.1%。全年出生人口2.50万人,出生率为10.10‰;死亡人口1.54万人,死亡率为6.21‰;全年净增人口0.96万,自然增长率为3.89‰。根据全市5‰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我市常住人口为222万,城市人口占40.31%。

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88元,比上年增长12.7%;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71元,比上年增长13.3%。

受食品类价格上涨的影响,市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上升6.6个百分点,为37.8%;农村为39.9%,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市区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51.9平方米。年末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见表3)。

表3 2007年城乡居民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单位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洗衣机台90.017.2电冰箱台98.749.4空调器台96.712.3摩托车辆19.327.2家用汽车辆4.01.8彩色电视机台154.0115.8固定电话部97.392.8移动电话部153.3119.8家用电脑台56.06.9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0.46万人,比上年增加2.92万人,参保职工24.6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5.4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5.27万人。参加工伤、生育保险的职工分别为20.21和10.91万人;年末享受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015人。

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96个,拥有床位8766张,年末在院人数5261人。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率达87.5%,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97.4%。年末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分别为4800人和4.48万人,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中应保尽保的目标。

十二、资源、环境和社会公共安全

资源消耗率有所降低。全市万元GDP耗电1678.6千瓦时,比上年降低5.6%;耗水36.3吨(建设局口径),下降16.9%。

“811”环境污染整治全面完成。全市环境污染治理总投资85820万元,占全市GDP1.83%。全市关停淘汰了5条水泥机立窑、83条粘土砖瓦窑和一批小电镀、制革、塑料粒子等生产企业,关闭108座小石灰窑和160个小石灰钙棚。省级环境重点监管区沈家化工园区49家化工企业全面关停并通过省摘帽验收,巨化集团公司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限期治理任务并通过省验收,771矿污染处理设施建成运行并通过国家环保总局验收。全市共建成74套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系统并实现联网,累计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80家,通过ISO14000认证企业42家。全市氨氮和磷排放企业保持稳定达标,省级飞行监测达标率达9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为93.7%、95%、98%,废放射源收缴率达100%。衢州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焚烧主体工程建成。所有县城污水处理厂均建成投入运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30%以上;市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率达65%,出水达标率达100%。饮用水源保护进一步加强,拆除了所有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直接排污口。区域水环境功能区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衢江出境水质达标率达90%以上,城市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完成568个年存栏猪500头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全市规模养殖畜禽粪综合利用率91.3%,禁养区全面完成禁养。全市噪声达标区73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环境空气质量基本保持在二类水平。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环境事故应急预防体系更加健全,全市未发生大的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经测算,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比上年削减率分别超过4.5%和4.6%。

全年自然灾害受灾人口50.91万人,因灾死亡人口1人,倒塌房屋181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3245公顷,其中绝收面积431公顷。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3505万元,其中农业经济直接损失1584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