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衢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目标,深入实施“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战略,努力化解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制约因素,全年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顺利地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383.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0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87.56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145.28亿元,增长12.2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3.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2.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0.0%,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增长18.8%,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2.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5.0:46.3:38.7变化为13.3:48.9:37.8。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15600元,合1950美元,比上年增长14.5%。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稳中略升。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0%。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五涨三降”格局,上涨的五大类为:居住类上涨5.8%,涨幅继续保持首位;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5%;食品类上涨1.6%;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6%;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4%。下降的三大类分别为:衣着类下降4.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3%。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8%,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5.1%;有色金属材料类上涨42.3%。市区房屋销售价格上涨3.3%,其中住宅价格上涨3.7%,增幅比上年下降6.1个百分点。 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7万个,有9375个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9%,比上年下降0.11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总体情况良好,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够合理;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要素制约和环境压力日益突出;投资规模扩张难度加大;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人才资源紧缺;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牢固,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03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20.3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41.44千公顷,增长0.8%;油料播种面积26.47千公顷,下降1.3%;蔬菜种植面积31.42千公顷,增长3.1%;果用瓜种植面积5.25千公顷,增长102.2%。 全年粮食总产量83.33万吨,比上年增加1.91万吨,增长2.3%;油料产量3.99万吨,增长0.7%,蔬菜产量71.39万吨,增长4.6%,食用菌产量13.54万吨,增长12.4%;果用瓜产量15.92万吨,增长121.0%。水果总产量80.29万吨,增长47.4%,其中柑桔总产量62.49万吨,增长37.3%。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77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5426公顷;森林面积60.8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97%。 全年肉类总产量为17.98万吨,比上年下降4.6%,其中猪肉16.21万吨,下降5.0%。全年生猪出栏281.74万头,下降3.5%;家禽出栏1268.21万只,下降1.6%。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3.54万吨,增长9.3%,蜂蜜产量23401吨,增长21.7%,牛奶产量4286吨,增长47.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52.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2%。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产值425.13亿元,增长32.5%,其中:重工业321.55亿元,增长32.0%;轻工业103.57亿元,增长34.2%。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16.77亿元,增长32.7%,产销率达到98.04%。全年完成工业出****货值42.81亿元,增长21.6%。 年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813家,比上年增加66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63家,增加8家。大中型企业53家,当年新增5家。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工行业完成产值11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4.8%;机械行业完成产值80.14亿元,增长33.9%;建材行业产值43.07亿元,增长38.3%;黑色金属冶压业29.85亿元,增长35.0%;造纸行业产值20.52亿元,增长47.5%;纺织业产值15.57亿元,增长31.1%;电力产值34.19亿元,增长25.6%。 化工行业中硫酸产量30.16万吨,比上年下降2.0%;烧碱产量37.26万吨,增长22.4%;尿素产量5.12万吨,增长12.6%。机械行业中空压机产量21.26万台,增长3.8%;轴承产量4440.69万套,下降5.9%。建材行业中水泥产量1630.1万吨,增长29.3%。黑色金属冶压业中钢材产量51.63万吨,增长1233.4%。造纸行业中机制纸产量35.31万吨,增长28.5%。纺织、服装类产品中纱产量7.21万吨,增长29.4%;服装产量1686.5万件,增长6.6%。食品类产品中乳制品产量2.26万吨,增长132.6%。全年发电量40.72亿千瓦时,增长34.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7.27亿元,增长51.3%,其中利润20.6亿元,增长80.2%。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数综合得分227.9分,比上年提高34.3分,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7%。全市具有三级及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120家,年末从业人员6.44万人。全年建筑企业施工面积92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93.9万平方米,增加 124.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5.88亿元,增长20.2%。 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91亿元,增长36.1%。第二产业投资115.96亿元,增长25.2%。第三产业投资127.01亿元,增长15.6%。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15.96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17个行业的投资增幅在30%以上。有八类行业年投资额超5亿元,其中:木材加工业完成投资6.56亿元,增长195.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投资7.46亿元,增长33.6%;化学工业完成投资17.21亿元,增长6.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投资8.25亿元,与上年持平。 全市完成园区建设项目投资7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高新技术、科技类园区投资15.45亿元,经济开发区投资57.97亿元,工业专业园区投资5.2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