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衢州市统计局 2005年,衢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目标,深入实施“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战略,努力化解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制约因素,大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效益质量继续改善,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稳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十一五”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325.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49.43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128.11亿元,增长13.2%。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4.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3.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3.0%,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增长15.1%,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0.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5.8:44.7:39.5变化为14.7:45.9:39.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13255元,合1640美元,比上年增长13.4%。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基本保持平稳。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1%,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0.8%,服务价格上涨2.0%。食品类价格依然保持上涨的态势,全年食品类价格上涨2.0%;衣着类和家庭设备用品类价格分别下降9.7%和5.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1%,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9.9%。市区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0%,其中住宅价格上涨9.8%,增幅比上年下降22.1个百分点。 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2万个,有1.58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总体是好的,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要素制约、环境压力和市场约束日益突出。工业企业增效的难度加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减弱。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54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16.8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0%,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40.3千公顷,增长3.5%;油料播种面积26.82千公顷,增长8.9%;蔬菜种植面积30.5千公顷,增长2.9%;果用瓜种植面积2.59千公顷,增长6.0%。 全年粮食总产量81.42万吨,比上年增加3.51万吨,增长4.5%;油料产量3.96万吨,增长8.3%;蔬菜产量68.25万吨,增长0.5%;食用菌产量12.04万吨,增长39.4%;果用瓜产量7.21万吨,增长18.8%。柑桔生产因冻害和干旱大幅减产,总产量45.52万吨,下降41.4%。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344公顷,比上年增长22.2%。幼林抚育实际面积5568公顷;年末森林面积59.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9%。 全年肉类总产量为18.86万吨,比上年增长9.3%,其中猪肉17.06万吨,增长10.7%。全年生猪出栏285.98万头,增长10.1%;家禽出栏1288.7万只,增长1.6%。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3.24万吨,增长4.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19.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0%。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产值322.53亿元,增长31.1%,其中:重工业245.85亿元,增长35.1%;轻工业76.67亿元,增长19.7%。产销率达到98.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出****货值36.3亿元,增长14.7%。 年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751家,比上年增加14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5家,增加12家。有1家企业新升入大型企业。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工行业完成产值9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5.4%;机械行业完成产值59.97亿元,增长29.7%;建材行业产值32.40亿元,增长23.1%;造纸行业产值13.69亿元,增长37.8%;电力产值27.36亿元,增长38.8%。 化工行业中硫酸产量30.76万吨,比上年增长21.2%;烧碱产量30.44万吨,增长32.2%;尿素产量4.54万吨,增长165.6%。机械行业中空压机产量18.92万台,增长15.8%;轴承产量4647.86万套,增长21.1%。建材行业中水泥产量1316.1万吨,增长13.5%。黑色金属冶压业中粗钢产量80.6万吨,增长315.8%。造纸行业中机制纸产量24.14万吨,增长14.5%。纺织、服装类产品中纱产量5.58万吨,增长25.1%;服装产量1562.3万件,增长43.8%。食品类产品中乳制品产量0.97万吨,增长48.2%。全年发电量29.85亿千瓦时,增长35.4%。 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数综合得分195.27分,比上年提高10.9分。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5.19亿元,增长24.3%,其中利润11.88亿元,增长21.9%。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0.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全市具有三级及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113家,从业人员4.86万人。全年施工面积71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69.4万平方米,减少32.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增幅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2.01亿元,增长21.7%,回落7.2个百分点。 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04亿元,增长59.1%。第二产业投资99.25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投资110.72亿元,增长23.3%。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99.0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13个行业的投资增幅在20%以上,其中:造纸及纸制品业完成投资7.77亿元,增长37.8%;化学工业完成投资16.15亿元,增长6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投资10.6亿元,下降33.9%。 全市完成园区建设项目投资7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高新技术、科技类园区投资17.71亿元,增长30.4%;经济开发区投资46.74亿元,增长15.8%;工业专业园区投资7.39亿元,增长11.3%。 全市基础设施投资76.2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26.81亿元,增长239.6%;电信及信息传输业投资3.4亿元,增长131.1%;教育设施投资7.1亿元,增长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