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企业上市数量创历史新高,融资渠道多元化。截止2004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3家,其中境外上市企业4家,累计筹集资金77.89亿元。其中当年新增7家上市企业,占全省首发的近三分之一;当年筹资16.01亿元,占全省筹资额的25%。浙江展望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海越股份在上交所A股上市;稽山控股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新和成、精工科技、盾安环境、京新药业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 保险业务健康发展。全市保险企业增加到16家,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2.72亿元,增长9.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07亿元,增长33.7%;人身险保费收入15.65亿元,增长1.3%。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11亿元,其中财产险4.28亿元,人身险2.83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成果取得新进展。全年专利申请量为1532件,授权专利量为990件。全年我市研究开发成果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0项,地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00项。我市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称号,成为全国首批获此殊荣的15个城市之一,向国家和省争取到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新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34只,新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49项,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73只,分别占全省的25%、21%和30%,立项数在全省各地市中均处第一。 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高标准普九得到新巩固,全市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21%,巩固率达99.96%;小学、初中校均规模分别达492人和1088人。高中段教育再上新台阶,全市共招收普高新生34475人、各类职校新生28165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93.59%,连续五年保持浙江省第一。高等教育翻开新篇章,全市高校由4所增加到5所,新增专业8个,招收全日制专本科新生10215人,专本科在校生达25280人,全市高考上线率和平均录取率分别达94.2%和86.8%,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6.5和10.2个百分点,全省理科状元出自绍兴县鲁迅中学。教师学历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6.1%,99.7%、98.7%、95.7%、83.8%,小学教师大专学历、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分别占55.9%和50.8%。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全市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征收教育费附加4.43亿元,增长37.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我市成功举办了“七艺节”绍兴分会场和闭幕式活动,绍剧《真假悟空》获文华大奖特别奖和观众最喜爱的剧目奖,并成为“七艺节”的压轴大戏。我市有三件作品“草书横披”、舞蹈《青石板》、越剧小戏《早读》获全国“群星奖”。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公共图书馆6个,国家级文保单位9个,电影、影剧院36个,群艺馆、文化馆6个。广播电视事业日新月异。已有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6座,广播电台全年播出48963小时,电视台全年播出40967小时;年末有线电视用户数达106.3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2078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39个,其中医院36家、卫生院及分院287家;医疗床位11972张,其中医院8407张,卫生院2722张;卫生技术人员15953人,其中医生7846人,注册护士4643人;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19.34张,每万人拥用医生18.05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迅猛,全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01个。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达293万人,参保率为84.1%。妇幼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全市孕产妇死亡率16.10/10万,婴儿死亡率5.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51‰。年末农村自来水受益率达到92.3%,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3%。全市无偿献血比例106%。 竞技体育实现历史性突破。在28届雅典奥运会上,有3名绍兴籍运动员参赛,其中皮划艇选手孟关良获世界冠军,赛艇选手徐东香获第五名,实现了我国水上项目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省级体育赛事捷报频传。组队参加全省青少年比赛,共夺得金牌71枚;参加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夺得6枚金牌、14枚银牌、18枚铜牌,我市荣获“特别优秀组织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又上新台阶。全市新增健身路径80余条,篮、排、门球场70余个,完成绍兴府山游泳馆改建工程。业余体训成绩斐然。全年共向上级体工队、体校输送后备人才34名。市体育运动学校已成功创建为“国家奥林匹克人才培养基地”。 十一、环境保护 生态市建设进一步推进。我市已全面完成县(市)生态建设规划,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面完成生态县(市)建设规划工作的地级市。年末我市省级绿色企业达到16家,IS014000认证企业超过150家,共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2所,省级绿色学校28所,市级绿色学校37所,省级绿色社区7个,市级绿色社区25个,省级绿色家庭10个。 环境保护成果显著。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5.1%,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4%。年末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3496公顷;垃圾处理站9个,污水处理厂3个,烟尘控制区面积545平方公里。环保投入进一步加强。2004年全市污染源治理投资额为4.94亿元,同比增长57.3%。投资6.5亿元,30万吨/日的市县合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正在抓紧调试;上虞市第三条2.5万吨/日污水处理线已投入运行。城市绿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市绿化覆盖面积10048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782公顷,分别比上年末增加4186公顷和98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5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2.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人口统计,2004全市人口出生率9.60‰、死亡率6.49‰,人口自然增长率3.1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34.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7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达64.46万人,增加0.59万人。全市户籍总人口中,男性和女性人口分别为219.82万人和214.89万人;全市有非农业人口121.14万人,占总人口的27.9%,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全市暂住人口(一个月以上)75.11万人次。 计划生育工作有序开展。2004年全市计划生育率98.50%(按计划生育统计年口径计算),比上年下降0.2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根据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642元,比上年增长18.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0元,比上年增长13.5%。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5.7%、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