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7 湖州市统计局

商品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年末拥有各类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市场222个,实现成交额375.8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消费品市场和超十亿元的生产资料市场34个,成交额314.1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3.6%。成交额超20亿元市场有南浔建材市场81.6亿元、织里商城60.9亿元、湖州丝绸城36.25亿元、织里童装市场25.9亿元、长兴轻纺城20.02亿元。

物价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市区居民消费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8%;商品零售物价水平上升0.3%。

六、交通和邮政、电信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共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2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全年旅客运输量达7016万人次,增长5.1%;货物运输量达7267万吨,增长11.1%,货物周转量为75.49亿吨公里,增长23.5%,其中:公路运输16.08亿吨公里,增长2.6%,水路运输59.4亿吨公里,增长26.9%。

邮政、电信通信业在改革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09亿元,增长18.4%,年末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数达到62.2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3.6%。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1.79万户,增长40.3%;农村电话用户38.49万户,增长30.0%。移动通讯、互联网得到迅猛发展,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51.28万户,增长50.7%,互联网年末拥有用户7.67万户,增长1.3倍。

七、对外经济、旅游

面临世界经济增速趋缓的不利影响,积极实施外贸出口产品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拓展新的出口增长点,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49亿美元,增长8.0%,其中出口5.76亿美元,增长24.5%,增幅高于全省、全国6.3和17.7个百分点。从进出口贸易方式看,以一般贸易为主,2001年出口额5.10亿元,占总出口额的88.5%,增长29.9%。从出口商品类别看,传统出口商品增长趋缓,比重下降,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增长12.2%,占出口总额48.5%,比上年下降5.4个百分点。从出口国别(地区)看,对日本、美国、德国和香港出口额较大,占全部出口的48.1%,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快速增长。

利用外资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引资项目数量和质量有较大提高。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56个,协议利用外资4.72亿美元,增长284.5%;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增长155.6%,增幅均居全省之首。

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532.02万人次,增长51.5%。旅游收入33.33亿元,增长47.6%。其中接待国外旅游人数2万人次,增长60.4%。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状况良好。200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9.38亿元,比年初增加30.51亿元,同比多增9.6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4.79亿元,比年初增加5.2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2.01亿元,增加21.7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9.52亿元,比年初增加17.00亿元,同比少增2.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50.59亿元,比年初增加7.9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0.23亿元,比年初增加8.83亿元。从贷款投向看,农业贷款余额11.85亿元,比年初增加4.12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4.39亿元,比年初增加3.55;基本建设贷款余额26.27亿元,比年初增加7.98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183.43亿元,现金支出1208.24亿元,现金净投放24.81亿元。

保险市场不断拓展,业务量持续快速增长。2001年全市保险业务费收入7.11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49亿元,增长17.8%;人身保险保费收入4.62亿元,增长39.4%。全年各类保险赔案支出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财产险陪案支出1.27亿元,增长17.6%;人身保险陪案支出0.19亿元,增长5.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加大,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01年全市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支出4948万元,比上年增长72.3%。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人才8.62万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2.63万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人数36人。2001年全市组织申报的科技成果中,有8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1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10项获市星火奖。全年共组织和参与了7次大型科技经济合作活动,达成科技经济合作项目419项。全年认定登记技术项目合同871项,成交金额3619万元。全年专利申请受理数135项,获得专利授权数123项,开展专利咨询及文献检索300余人次,调解专利纠纷2起。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事业新发展。2001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10.34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4.14亿元,增长40.3%。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全日制学校715所,在校学生38.85万人,比上年增长2.8%;教职工2.1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77万人,增长1.5%。高等教育初具规模,全年普通高校招生3312人,比上年增加48.7%;在校学生6723人,比上年增长68.5%;成人高校招生2787人,增长39.7%;在校学生5363人,增长58.1%。加快高标准“普九”步伐,全市96.2%的乡镇实现了高标准“普九”。全市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99.90%。其中: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98%,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8.97%;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99.58%;小学升学率达到99.18%,初中升学率80.92%。2001年全市高考上线7102人,高考上线率达到85.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艺、广电、新闻事业日趋繁荣。2001年末全市拥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3个,群众艺术馆1个,县文化馆3个,乡镇文化站73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4个,档案馆5个;拥有电影放映机构77个,放映活动单位22个,全年放映电影1.08万场,观众94万人次;拥有县级广播电视台3座,市级广播电台1座,市级电视台1座,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2001年,我市成功举办了中国湖州?国际湖笔文化节,全年创作电视剧《笔祖蒙恬》一部,广播剧《会说话的树》一部,出版发行《湖州日报》1499万份。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598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747人,医疗床位7560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29.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4人。初级卫生保健继续得到加强,医疗保健网络进一步完善。湖州中心城市已建立6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0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市已拥有农村卫生室1103个,农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了100%,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336人,比上年增长16.0%。全市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大病统筹人数已达到120.95万人,参加率达到63.6%。农村村庄环境建设和改水工作扎实开展,全市有443个村完成了环境整治,全市农村年末拥有大小水厂1531座,全市改水受益人口199.78万人,改水受益率达到92.9%,新增饮用自来水、洁净山水人口51.34万人,普及率达到68.7%,卫生厕所覆盖率达58.0%,农村村庄面貌和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