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嘉兴市统计局 二○○六年二月二十六日 2005年是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项目推进年”、“效能建设年”活动。努力克服要素制约、强台风连续侵袭等自然灾害不利影响,全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较快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和谐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十五”计划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提前完成。 一、综合 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1155.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34588元,比上年增长12.9%,按当年基准汇率计算达4222美元。 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三次产业协调发展。2005年,受国家宏观调控和要素制约双重影响下,全市经济增速较上年内有所减缓,但依然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从三次产业构成上看更趋合理,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81.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4%下降为7.1%;第二产业增加值68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93.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0%,比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4.9%、16.4%、14.2%,分别比“九五”时期加快2.0、3.6和0.6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我市编制实施《都市农业发展规划》,推进农业转型增效,农作物种植结构得到了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200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9.7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2%。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74.1万亩,比上年增加6.8万亩;油菜籽种植面积86.3万亩,比上年增加2.3万亩。蔬菜等其它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57.2万亩,比上年增加3.7万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17.0万亩,比上年增加2.4万亩;果用瓜种植面积17.2万亩,比上年减少0.7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2.5万亩,比上年减少2.1万亩。粮经面积比由上年的51.3:48.7调至51.6:48.4。受自然灾害影响,粮食总产量略有减少,全年粮食总产量119.4万吨,比上年下降4.5%,蔬菜总产量206.5万吨,比上年增长3.8%。 畜牧、水产业生产继续增长。全年生猪饲养量达788.1万头,增长0.2%,肉类总产量33.0万吨,比上年增长3.4%,水产品产量14.5万吨,比上年增长4.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已有种子种苗基地61个,引进新品种815个;全市制定农业标准达374项,有87个农产品在中国浙江农业博览会上获奖,115个农产品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市已建成各类旅游观光和生态休闲农业园区28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推进,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2家,农民合作社41家。农业利用外资进展顺利,签订农业外资项目36个,合同利用外资约2.1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67亿美元。全年农产品出口额6.30亿美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工业增加值608.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占地区生产总值52.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148.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产销率98.7%。 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一些落后过剩行业生产能力压缩,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新产品产值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增长了34.2%。工业结构继续优化调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工业比重继续提高,重工业产值增长27.6%,快于轻工业3.3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由上年的60.7:39.3调整为58.7:41.3。 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继续得到改善。据470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68.83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利税177.37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利润总额10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200.39分。其中,产品销售率98.72%,总资产贡献率12.71%,资本保值增值率126.56%,成本费用利润率5.11%,全员劳动生产率由53674元/人增至60003元/人,资产负债率由65.56%下降为62.66%,亏损率由8.43%下降为7.92%。 建筑业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2.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4%。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307.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85.4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9.7%和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较快增长。2005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比上年增速回落4.9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641.40亿元,增长15.1%;房地产开发投资120.95亿元,增长5.9%,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433.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73.6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6.2%和76.8%,销售面积28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5%。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民间投资保持活跃。2005年,全市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中扣除纯国有投资部分)达58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80.1%。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不断扩大,继续保持了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和房地产业等竞争性行业投资的主导地位。限额以上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5.1%、12.9%和18.0%,第一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长明显快于第二产业。 重点建设进展顺利。2005年,全市重点建设在建项目58项,完成投资104.00亿元,建成和部分建成投产项目22个。 2005年,全市限额以上投资项目当年施工项目2610个,比上年增长32.0%;当年新开工项目1643个,比上年增长52.8%;建成投产项目680个,比上年下降8.4%,新增固定资产292.50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步增长。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比上年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4.39亿元,增长16.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30.05亿元,增长13.1%。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18.06亿元,增长15.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9.70亿元,增长17.4%。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2.11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7倍,五年间年均增长13.3%,比“九五”时期提高5.4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