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各类商品市场成交活跃。2005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26个,全年实现商品交易额621.00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41个,比上年增加4个;超10亿元市场10个。 市场物价保持稳定。2005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从分类情况看,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五个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食品类价格上涨2.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3%;居住类价格上涨6.5%。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三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下降,分别比上年下降0.7%、2.4%、0.6%。 生产领域价格较为平稳。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4.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9%。 房地产价格平稳增长,从市区房地产价格变动情况看,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8.4%,其中,商品房价格上升8.6%;二手房销售价格上升7.6%;全年房屋租赁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2.3%;全年土地交易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12.2%。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05年,全市继续推进招商引资年活动,开放型经济取得新进展,对外贸易实现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值达99.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出口总值70.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0%;进口总值28.79亿美元,增长2.1%。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外贸依存度已达70.3%,出口依存度达49.9%。全市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服装类产品等仍占居主导地位,机电产品出口16.50亿美元,增长30.4%,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3.4%;服装类产品出口21.93亿美元,增长26.7%,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1.1%。“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出口总额205.31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3.6倍,五年间年均增长30.1%。 利用外资总体情况良好。2005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40家,比上年减少134家;合同利用外资25.0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0%;实际利用外资11.57亿美元,增长13.0%。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工作继续稳步推进。全年新办境外企业36家,投资总额1290万美元,全社会外派劳务714人次。 旅游业较快发展。2005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6.6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1.9%和23.0%。其中,接待外国、港澳台游客43万人次,增长26.0%,旅游外汇收入1.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0%;接待国内游客13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8%,国内旅游收入97.00亿元,比上年增长23.0%。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全年运输仓储邮电业完成增加值54.07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全年各种运输方式(不包括铁路,下同)完成货物周转量97.4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公路16.6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9%;全年旅客周转量47.1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8.3%。全年嘉兴港货物吞吐总量1704.0万吨,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外贸货物呑吐量236.7万吨,比上年增长15.9%。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8.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17亿元,增长11.5%;电信业务总量35.92亿元,增长11.8%。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增至172.7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6.7%。其中,当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3.53万门,年末住宅电话用户达93.2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9%;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232.9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6.8%。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104.0部/百人提高至121.0部/百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37.5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0.3%,其中注册用户20.89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5.14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79亿元,同比增长21.7%。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分别比上年增长14.9%和17.8%。 金融业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1341.75亿元,比年初增加172.97亿元,比上年末多增175.7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37.14亿元,比年初增加105.02亿元,比上年末多增加105.03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60.51亿元,比年初增加83.20亿元,比上年末多增加93.15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净投放107.1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61亿元。 2005年,全市新增股份有限公司13家,其中2家进入上市辅导期,全市正式上市企业累计达7家。 保险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市保费收入27.14亿元,增长9.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75亿元,增长19.1%;人寿险保费收入18.39亿元,增长5.6%。全年赔付额6.64亿元,增长27.7%。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5.66亿元,增长44.4%;人寿险赔付金额0.97亿元,下降27.2%。全年人寿险期满返还金额1.06亿元,比上年增长60.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2005年,全市拥有各类学校(含幼儿园)995所,在校生64.50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学校8所,在校生3.70万余人,普通高中41所,在校生6.44万人,初级中学127所,在校生14.0万人,小学391所,在校学生26.6万人。全市义务教育各项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初中和小学入学率分别达99.98%和100%。初中、小学学生巩固率分别为99.96%和100%。初升高比率达94.12%,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较快。2005年,全市普通高校招生8089人,毕业学生4185人,比上年增长41.9%。高等自学考试和成人教育快速发展。自考报考人数4.77万人,1655人获得大专以上文凭,比上年增长82.3%;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毕业班学生4890人;成人中等专业学历教育招收学生1490人,毕业班学生1345人。农村成人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各类文化技术培训40.4万多人次,相当于全市农村劳动力的27.0%。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全市新设各类民办学校达55所。 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实施,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发展取得新成就。2005年末,全市拥有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1个,全市人才资源总量23.9万人,比2004年增加2.1万人,增长9.6%。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获得市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118项,其中,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17项,市级科技成果奖101项。技术市场发展平稳,全年经认定登记技术交易金额8819.0万元,交易合同数1186项。 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2005年,我市高新园区入驻企业达400家,完成技工贸总收入74.13亿元,利税8.90亿元,引进外资项目19个,合同利用外资1.21亿美元。特色产业基地区域格局逐步形成,嘉兴电子信息、海宁纺织新材料、桐乡特种纤维和平湖光机电等特色产业已成为国家级产业基地,目前我市国家级火炬计划产业基地数列全省第一。2005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3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9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