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7 嘉兴市统计局

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实施,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新进展。2004年末,全市拥有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1个,全市人才资源总量21.84万人,比2003年增加3.29万人,增长17.7%。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获得市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100项,其中,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18项,市级科技成果奖120项。科技合作交流全面推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建设进展顺利,中科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正式挂牌,成功地承办了“第二届中国浙江科普节”。技术市场发展平稳,全年经认定登记技术交易金额16046万元,比上年增长1.5%;合同数2986项。

高新技术园区建设进展顺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2004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通过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是全省首家通过认证的省级高新园区。入驻企业达312家,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6.90亿元,利税8.60亿元,引进外资项目66个,合同利用外资2.88亿美元,同比增长42.6%。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海宁磁性材料、嘉兴电子信息、桐乡新型纤维材料和平湖光机电等被列入国家级产业基地。2004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9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健康发展。2004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所13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7个,文化站71个,公共图书馆6个。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87家,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6座,全市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达到100%,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0%,数字电视投入试运行。

广播影视文艺创作成就突出,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2004年,全市以建设江南水乡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文艺创作又有新突破。成功举办“七艺节”分会场活动、2004中国?嘉兴江南文化节开幕式“南湖放歌”大型合唱歌会及2004中国?嘉兴国际漫画展等一系列活动。编辑出版文学、美术、书法等著作(作品集)20余部。音乐剧《五姑娘》夺取文化部第十一届文华大奖。市区组建了百支业余合唱团,组织“万场电影下农村进社区”活动,群众性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继续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功举办马家浜文化学术研讨会,出版发行了《马家浜文化》。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2004年,我市在浙江省青少年(儿童)运动会上共获得金牌50.5枚,银牌68枚,铜牌52枚,以总分2166分的总成绩列全省第四位。以全民健身宣传为契机,倡导科学锻炼,不断将全民健身活动引向深入。全市全年共组织举办综合性健身活动达49次,参加人数约22.7万人次。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公共卫生组织网络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2004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44个,卫生技术人员13498人,其中医生5915人,注册护士4117人,医疗床位10548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1.77名,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3.16张,基本满足了全市人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防病治病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扩大,全年门急诊病人1394.70万人次,住院27.4万人次。

全市已累计建成7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7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市无偿献血44012人次,献血量775.2万毫升;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100%,2004年被省政府授予“无偿献血先进市”。

全市乡(镇)、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均达100%,乡镇初保达标率为100%。全市农村自来水受益率达94.7%,全市农村农户改厕率达89.6%。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进程加快,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年道路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6.15亿元,新增道路面积74.34万平方米,中环西路、中山路、越秀路等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市区新增绿地面积约982.32公顷,我市已被省政府正式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放鹤洲公园、南湖渔村建设全面完成,启动了人民公园、城南公园等三大公园改造工程,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已进入申报迎检阶段。乡村康庄工程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成效明显,基本实现了全市通村公路硬化、黑化目标。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和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城市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

全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新进展,城乡环境面貌继续改观。全市水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大气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声环境质量继续好转,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得到加强。2004年末,全市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面积分别达到198.3平方公里和142.0平方公里,大气中可吸入性颗粒物得到了有效控制。水污染防治工作继续深化,全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已达52万吨/日,新增1.5万吨/日。污水入网建设进度加快,全市污水入网量已达35万吨/日,比上年增长10万吨/日。嘉兴步云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投入运行,处理能力增加到700吨/日,嘉兴医疗废物收集和外送的无害化处置网络已基本建成。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2004年末,全市人口出生率7.50‰,死亡率6.69‰,自然增长率0.81‰。迁入人口增加,户籍人口增加,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333.9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8万人。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各级政府深入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建立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健全的人力资源市场网络。2004年末,全市共有职业介绍机构107家,全年举办各类劳动力招聘活动247次,提供就业岗位17.01万个;同时,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77期,培训结业人数达1.76万人,有66.5%的人实现了就业。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比上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93元,比上年增长13.4%;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21元,比上年增长14.6%。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镇为36.9%,农村为40.0%,均在40%以内。年末城镇居民家庭住房人均建筑面积29.6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建筑面积61.03平方米。同时,仍有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社会保险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末,全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城镇职工76.01万人,其中在职职工59.80万人,离退休人员16.21万人。全年共发放养老金12.16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6.6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有0.99万人。

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工作成效明显。2004年末,有福利院6个,床位645张;老年公寓3所,床位410张;社会办敬老院83所,床位4934张,比上年增加657张;年末在院人数4174人。比上年增加846人。城乡居民家庭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分别为8122人和31734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8.4%和11.0%。保障资金总额3448.40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城镇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388个,比上年增长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