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07 温州市统计局

通过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全年实际建设占地1166公顷,比上年减少1601公顷;生态退耕55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20公顷,因灾毁耕地969公顷。年内土地整理复垦284公顷,开垦荒地172公顷。年内耕地增减相抵净减少268公顷。年末实有耕地159.58千公顷,其中标准农田32.4千公顷;水田120.69千公顷。全市人均耕地0.32亩。

据年能源消耗千吨以上的523家工业企业统计,全年综合能耗232.33万吨,比上年增长15.8%,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40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5%。

《温州生态市建设规划》和9个县(市、区)生态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论证颁发实施;温州生态园建立了园内乡镇委托管理机制,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大力开展重点区域、行业环境污染整治,公布了18个市级环境严管区。全市已建成生态示范乡镇6个,自然保护区4个,风景名胜区25个(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分别为3个和12个),森林公园13个,自然保护土地区覆盖率19.8%;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57个。全市建成33所省级绿色学校,96所市级绿色学校,11个省级绿色社区,25个市级绿色社区,1家省级绿色医院,38家企业通过ISO14001认证。市区建成烟尘控制区118平方公里,区域噪声达标区69.55平方公里,噪声控制达标区覆盖率72.6%。市区工业污水排放达标率96.7%,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97.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7.6%。雁荡山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

据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有109天,达到二级标准的有246天,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市地表水市控及市控以上站位54个,水质在一至三类的站位23个。市区饮用水源地28个监测项目监测结果全部达标。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57.8分贝,比上年上升0.1分贝;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8.5分贝,比上年上升0.1分贝。全年环境保护投资3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9.0%。

十一、社会保障和其他社会事业

全年政府财政用于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52亿元。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职职工83.07万人,比上年增加9.67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及自由职业者68.38万人,增加9.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14.69万人,增加0.47万人。当年实缴基本养老保险费30.39亿元,比上年增加4.08亿元。全市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职工19.38万人,发放养老金19.9亿元。参加工伤保险39.25万人,当年实缴工伤保险费2723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5.12万人,其中在职职工24.94万人,离退休职工10.18万人,当年实缴医疗保险费37214万元,支付医疗费用21479万元。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79万人,发放保障资金8985万元,民政部门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款物8296万元,市慈善总会募款1312万元,支出救助金590万元。全年办理结婚登记81772对。

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993起,比上年下降11.2%;交通事故死亡人数842人,上升3.1%;受伤人数6477人,上升52.8%;直接经济损失2161万元,下降59.3%。每万车辆死伤人口128.7人,比上年上升33.1%。

全年发生火灾191次,比上年下降2.6%;火灾死亡91人,比上年上升30%;火灾受伤82人,上升110.3%;直接损失1588万元,下降13.4%。

全市有律师机构46个,全年办理国内刑事诉讼辩护案件6031件,民事诉讼案件10025件,办理经济案件2875件,行政案件诉讼1158件;代理涉外及港澳台诉讼165件。各级人民调解机构调解各类纠纷2.07万件。全年办理国内公证9.02万件,办理涉外公证7.81万件。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46.1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37.14万人;男性人口389.76万人,女性人口356.43万人;非农业人口148.1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2203人,死亡人口40358人,人口出生率13.7‰,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长率8.3‰。全年人口计划生育率88.5%,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初婚女性晚婚率56.9%,提高0.8个百分点;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90.4%,下降0.1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124.7,超出正常范围,一些县(市、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二胎次和多胎次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91.2和246.5,是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的关键问题。

全年职工平均工资19141元,比上年增长4.6%。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27元,比上年增长10.6%;人均生活费支出14212元,增长12.6%,其中食品类支出5320元,占37.4%。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02元,比上年增长11.8%;人均生活费支出4870元,增长10.8%,食品类支出2196元占45.1%。据对欠发达乡镇统计监测,全市139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867元,其中55个乡镇农民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占欠发达乡镇39.6%。目前全市仍有84个乡镇、67.59万的农村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年竣工各类住宅面积887.89万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1.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9.4平方米。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11.26亿元,自房改以来累计归集46.69亿元,年末余额39.06亿元。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3.01亿元,累计发放贷款39.47亿元,年末贷款余额29.06亿元。至2004年底,住房补贴经财政审批发放人数8728人,累计发放住房补贴3.44亿元。全年经济适用房建设计划216.15万平方米,当年已开工建设4.4万平方米,在建面积102万平方米.

全市设镇119个,乡143个(其中民族乡5个),街道办事处30个。全市有居民委员会552个,村民委员会5414个。年末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8726个,城镇社区服务网点7787个。年末实有社会团体1304个。

注: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等价值指标按当年现行价格计算,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