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7 温州市统计局

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金融业务快速扩大。金融保险业增加值6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56.3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42.15亿元,增长24.2%,其中居民储蓄余额920.32亿元,增长23.4%;企业存款余额545.61亿元,增长22.0%,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12.9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0.85亿元,增长40.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增长35.9%,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54.0%,各类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80.50亿元,比上年增加112.3亿元,增长66.8%。贷款结构优化,对生产性投入增多。短期贷款余额中,农业贷款94.22亿元,增长2.07倍;工业贷款205.77亿元,增长37.7%;乡镇企业贷款71.34亿元,增长31.4%;私营及个体贷款64.33亿元,增长21.1%。全年货币投放83.97亿元,增长13.8%。

各类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30.51亿元,比上年增长27.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92亿元,增长18.4%。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加强科技合作交流,进一步推进区域科技进步。各级财政科学事业费支出4366万元,比上年增长16.1%,科研三项经费投入1.31亿元,增长12.7%。全年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29项,星火计划10项,重点新产品计划14项;列入省级星火计划9项,新产品试制计划183项。全年获省科技进步奖25项,市科技进步奖73项。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年内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市级46家,至年末,共有市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22家。全年专利授权2770项,至年末累计15474项。一批科技项目获得国家和省贴息贷款或创新基金资助,全年获资助经费2811万元。科技合作交流加强。全年技术成交额3.52亿元,其中轻博会期间达成合作技术成交额1.21亿元,网上技术市场提供研发经费7.5亿元。年末,人事部门直接管理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18万人,比上年增加0.22万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3.24万人,增加0.17万人。

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育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重点支持十大名校、高教园区等教育设施建设。各类全日制学校年末在校学生124.36万人,占总人口16.8%。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所,全年招生14205人,比上年增招993人;全国各类普通高校在温录取新生35117人,比上年增加7898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4.3%,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为83.5%,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成人教育、远程教育、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

教育投资主体多样化,办学条件继续改善。高教园区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全年新建校舍31.34万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8.18万平方米,改造破旧房12.40万平方米。年末全市各类学校校舍总面积1032.63万平方米,其中普通高校138.52万平方米。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全市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11个,文化站292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2个,剧场、影剧院21个。艺术团体全年演出902场次,电影放映30324场次,观众89万人次。公共图书馆藏书189.6万册(件),年总流通量1971万人次,并有一批单位图书馆开始向社会开放。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净化文化市场。全年收缴销毁非法音像制品和出版物136万件。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有线电视用户107.4万户。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社会公共卫生得到重视,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加强。全年地方财政支出“非典”防治资金1.22亿元,其中市级5360万元。全市有卫生机构852家,其中医院66家,卫生院465家,个体开业诊所454个。此外全市建有村卫生室2126个,社区服务站120个,城市和农村卫生网络逐步完善。年末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4343人,其中医生10884人。全市医疗机构病床15481张,平均每万人病床20.9张、医生14.7人。全市医疗机构全年诊疗病人1553.48万人次,医院每门诊人次费用93.67元,比上年上升10.6%;每一住院床日费用为456.18元,上升14.7%;药品占业务收入的比例由上年55.5%下降为53.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进,试点县区已有33.38万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180多个乡镇通过初级保健达标评审。

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有公共体育场馆数7个,业余体校8所,已建成公共健身点974个。全年举办各类运动会和比赛136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91次,参加活动19万人次。温籍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1枚;在亚洲比赛中获得金牌5枚;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金牌27枚、银牌11枚、铜牌9枚。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围绕城市化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城市道路面积34万平方米,累计945.3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4.2万平方米,累计745.93万平方米。城市公共交通、供排水设施继续改善。市区公共交通营运线路75条,年载客量2428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年末供水管道2695公里,年供水量22287万吨,增长9.1%;排水管道1225公里,液化石油气用户38万户,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以生态市建设为目标,加强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据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69天,达到二级标准的292天。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市地表水市控及市控以上站位54个,水质在一至三类的站位25个。市区饮用水源地28个监测项目监测结果全部达标。市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7.7分贝,比上年上升0.1分贝;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8.4分贝,比上年上升0.1分贝。

至年底,全市建成饮用水源保护区50个,建成烟尘控制区9个、面积176.9平方公里,建成区噪声控制区9个、面积144.2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噪声控制达标区覆盖率70.94%。累计建成生态示范村11个,生态示范乡镇6个,自然保护区4个,风景名胜区24个,森林公园13个,自然保护区覆盖率19.80%。

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污染整治。市区工业污水排放达标率99.4%,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97.51%,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8.77%。

十一、社会保障和其他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事业投入增加,养老保险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年市级财政安排各类社会保险资金36877万元。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职职工73.40万人,比上年增加5.71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及自由职业者59.18万人,增加5.25万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14.22万人,增加0.46万人。当年实缴基本养老保险费26.31亿元,比上年增加5.09亿元。全市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职工18.27万人,全年发放养老金18.32亿元。参加工伤保险33.24万人,当年实缴工伤保险费1990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2.05万人,其中在职职工22.53万人,离退休职工9.52万人,当年实缴医疗保险费38645万元,当年支付医疗费用1647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