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贯彻《全民健身纲要》,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温籍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4枚,在亚洲比赛中获得金牌1枚;在全国第九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3枚。温州第六次蝉联“全国游泳之乡”称号。已建成全民健身点(苑)225个,增加体育用地面积12.4万平方米。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城市新中心区首期5.2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形成建设高潮,市府路、府东路、府西路等新区主干道全线贯通。旧城改建初步达到“显山露水”的成效,五马街保护性改造工程业已竣工。市区十大标志性建筑、十大公园和十大道路建设进展良好。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继续改善。市区新增公共绿地107.3万平方米;新增城市道路面积129万平方米,累计面积911.24万平方米。市区公交营运线路70条,年供水量20264万吨,煤气液化气用户30.68万户,新铺设排水管道27.6公里,供水管道80.44公里。 整治环境污染,改善人居环境。据环境监测站监测,市区空气污染指数达到一级的天数92天,达到二级的天数262天,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全市地面水市控及市控以上站位54个,据监测,水质在一至三类的站位26个,比上年增加1个。各水系中,瓯江及飞云江水质良好。市区饮用水源地31个监测项目监测结果全部达标。 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7.7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68.1分贝,均比上年略有下降。交通、工业、施工、生活及其他声源构成比分别为5.1%、5.1%、6.0%、54.0%和29.8%。 至年底,全市建成饮用水源保护区37个,建成烟尘控制区9个,面积165.2平方公里;建成噪声控制区9个,面积120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噪声控制达标区覆盖率98.3%。全市建成生态示范村11个,自然保护区4个,风景名胜区22个,森林公园13个,自然保护区覆盖率19.8%。泰顺县已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乐清四都乡已建成省级生态示范区。 全年完成环保投资24.1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6%,其中治理废水投入9.2亿元,治理废气投入4.1亿元,治理固体废物投入2.2亿元。市区工业污水排放达标率9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2.0%。重点开展了对温瑞塘河的大规模治理。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38.81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31.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13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2.0‰,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长率7.5‰。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职工平均工资14322元,比上年增长27.5%。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00元,比上年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83元,增长9.0%。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8998元,比上年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3448元,比上年增长8.7%。 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全年竣工各类住宅面积960.52万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3.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为34.1平方米。住房制度改革继续稳步推进。2001年全市新增住房公积金单位433个,累计汇缴单位6886个,27.57万人。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5.65亿元,自房改以来累计归集19.73亿元,年末余额16.07亿元;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6.58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8.26亿元,年末贷款余额13.0亿元。全年出售公房1394套,总建筑面积6.89万平方米,回收售房款2782万元,房改以来累计归集售房款6.19亿元。住房货币化分配正在实施之中。 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巩固。全市当年计划生育率93.8%,比上年提高10.3百分点;初婚女性晚婚率58.0%,提高2.8个百分点;已婚妇女综合节育率90.9%,下降0.2个百分点,三项指标均达到省考核指标要求。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职职工59.0万人,其中企业职工45.85万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13.15万人,当年实缴基本养老保险费12.44亿元;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职工16.32万人,全年发放养老金13.48亿元。参加工伤保险28.75万人,当年实缴工伤保险费1319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25.95万人,当年实缴医疗保险费35632万元,当年支付医疗费用7247万元,其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的离退休职工8.16万人,当年支付医疗费用5075万元。 扶贫济困进一步受到政府重视。全市年末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409个,其中民办收养性单位119个;福利生产企业358个,职工13129人,其中残疾职工5657人。城乡居民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02万人,发放保障资金2548万元,其中城镇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471人,发放保障资金555万元;在农村传统救济对象中,临时救济4.93万人,定期救济1.33万人。民政部门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款物3500万元。全年办理结婚登记64314对。殡葬改革迈出了大步伐,全市十一个县市(区)已基本全面推行火化制度,2001年死亡人口火化率达到98%。 重大火灾时有发生。全年发生火灾241次,比上年下降9%;火灾死亡人数46人,比上年上升44%;火灾受伤人数66人,上升1.87倍;火灾损失1532.41万元,下降17%。 全市有律师机构43个,全年代理国内刑事诉讼6815件,民事诉讼4116件,经济案件诉讼3199件,行政案件诉讼542件;代理涉外及港澳台诉讼123件。各级人民调解机构调解各类纠纷2.35万件。全年办理国内公证9.87万件,其中民事公证6.95万件,经济公证2.92万件;办理涉外公证7.05万件。 全市设镇129个,乡147个,其中民族乡6个,街道办事处13个。全市有居民委员会688个,村民委员会6108个。年末社区服务站157个,城镇社区服务网点16070个。年末实有社会团体1139个。 年末全市土地面积1178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27人。 注:本公报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增加值等价值指标按当年现行价格计算,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