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物价总水平有所上升,食品和资源性产品涨幅较大。2007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4.2,高于全省城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八大类居民消费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9.3%,其中食用油、猪肉、干豆类及豆制品等价格涨幅较大,而水产品特别是淡水产品价格降幅较大,同比下降13.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6.1%。受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以及政策性价格调整的影响,居住类价格仍在高位运行,上涨3.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0.4个百分点。 七、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规模进一步增大,发挥吸纳就业重要作用。2007年新发展私营企业4536户,增长37.0%;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5832户,增长1.39倍。新增注册资本(金)116.96亿元,增长49.2%。年末私营个体户累计已达110090户,其中私营企业17790户,个体工商户92300户;私营个体企业注册资本378.4亿元,户均为34.37万元,比上年提高9.01万元。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348.69亿元,户均196万元,比上年提高49.51万元。全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过500万元的已达1049户,过千万元的641户,过亿元的14户,都有较大增长。民营经济共吸纳就业人员41.23万人,增长16.8%;其中,私营企业30.16万人,增长19.6%。 税收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民营经济占据“半壁江山”。全市民营经济入库税金36.24亿元,增长31.0%,占全部税收的48.5%。其中,私营经济税金11.68亿元,增长61.4%,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分税种看,增值税12.96亿元,增长75.1%;营业税8.28亿元,增长16.2%;企业所得税7.09亿元,增长73.9%。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318.08亿元,增长17.5%;增幅比全省高2.3个百分点,较GDP增幅高2.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7%,较去年提高2.4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达57.2%,拉动全市经济增长8.6个百分点。 八、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地方外贸取得突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2.53亿美元,增长19.3%;其中出口18.47亿美元,增长26.8%。外贸依存度达到38.6%,出口依存度为21.9%。年末有进出口实绩企业608家,其中规模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36家,完成进出口额19.8亿美元,占全市的75.3%;11家企业进出口规模突破5千万美元,规模最大的突破5亿美元。 利用外资跨上新台阶。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07个;新批协议注册外资16.8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0.6%。实际到帐注册外资(商务部确认数)73787万美元,增长113.5%;增幅较上年上升87.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期末实有三资企业928个,较上年增长8%。全年新增内资注册企业1568个,引进内联客方到位资金265.87亿元,较上年增长32.4%。 旅游业成果丰硕。200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18.87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2.6%;实现旅游总收入97.91亿元,增长14.5%。其中接待境外游客8.22万人次,增长19.3%;实现外汇收入7788.76万美元,增长27.8%。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业发展最快的三个地级市和全国20个优秀旅游目的地之一。全市旅行社总数达96家,其中新成立旅行社23家。 九、园区建设 开发园区建设实现历史突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项目和企业加快集聚。全市9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总投入277.2亿元,较上年增长47%;其中基础设施投入53.3亿元,增长15%;累计开发并基本建成面积74.75平方公里,增长25.8%。实际到帐外资6.84亿美元,增长81.4%;新增注册内资99.1亿元,增长21.6%。新进区重大项目(5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和5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共366个,增长37%。园区实现GDP196.22亿元,增长44%;工业增加值152.08亿元,增长41.6%;财政收入34.65亿元,增长50.5%;出口9.49亿美元,增长34%。每平方公里业务总收入15.8亿元,增长53%。 连云港开发区建设呈现超常发展。国家级连云港开发区GDP突破百亿元,达到101.3亿元,较上年增长24.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5亿元,增长31.8%;财政总收入23.04亿元,增长43.6%;协议利用外资9.1亿美元,增长54.8%;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增长34.2%;引进内联到位资金37.1亿元,增长36.9%;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增长36%,其中自营出口6.68亿美元,增长29.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5亿元,增长52.3%,其中工业项目投入46.1亿元,增长76.6%。全区综合实力在53个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位次前移,对全市发展贡献份额继续提高。 十、财政、金融 财政实力持续增强。2007年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22.85亿元,增长56.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8.79亿元,增长43.7%;增幅在十三市中列第2位,高出全省8.6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7.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位,较上年提升1位。各项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82.0%,提高了2.8个百分点,列全省第6位,较上年提升2位。人均一般预算收入1087元,增长44.8%;增幅在十三市中列第2位,高出全省11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实现74.70亿元,增长29.6%。 信贷规模继续扩大。2007年,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城市商业银行重组并入江苏银行,组建东方农村合作银行。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643.07亿元,增长24.0%,比上年快5.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快11.1个百分点,增幅居十三市第2位;贷款余额474.55亿元,增长24.1%,比上年快1.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快5.3个百分点,增幅居十三市第3位。贷存比73.8%,居十三市第四位。全年累计现金投放16.89亿元,同比多投8.78亿元。另外,保险事业稳健发展,全年实现保险费收入16.12亿元,增长22.7%。 十一、科技教育和卫生事业 科研实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在全省科技进步综合评价中,连云港市综合得分位列苏北第一位。被列为“十一五”省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五个示范市之一。东海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赣榆县青口镇宋口村是苏北地区唯一列入全国“首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的村。规划建设的“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列入“十一五”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全年共组织申报省以上科技计划350余项,新上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136项,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共有56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创历史最好水平。组织鉴定科技成果124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或填补空白的42项。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2家,其中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3家。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467家,其中恒瑞医药、康缘药业、豪森药业、鹰游纺机、新科研磨等5家企业被评为“江苏省百强民营科技企业”。企业专利授权122件,其中发明专利54件。正大天晴1项专利作为全省唯一获第十届中国专利奖金奖,有2项列入第五届省优秀专利奖10个金奖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