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徐州市统计局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30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1.64亿元,增长15.1%。国有和集体工业较快增长。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91.93亿元,增长14.3%,集体工业增加值6.41亿元,增长12.2%。混合型、私有工业增势强劲。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08.87亿元,增长20.7%;私营为主体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15.42亿元,增长18.2%。“三资”工业稳定发展。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11.80亿元,增长6.5%。农村工业、大中型工业较快发展。农村工业完成增加值45.93亿元,增长16.6%;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123.73亿元,增长14.4%。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全年轻工业增加值75.38亿元,增长9.2%;重工业增加值106.25亿元,增长19.7%。产销衔接状况较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一些传统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工程机械、食品、汽车电子等比较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作用增强,规模经济进一步发展,徐工集团、维维集团、徐州卷烟厂、大屯煤电公司等大企业大集团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兴起,高新技术产品快速增长。与上年相比,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纱增长20.6%、布增长12.0%、卷烟增长3.6%、酒精增长11.4%、豆奶粉系列产品增长19.9%、合成洗涤剂下降36.5%、轻革下降14.3%、原煤增长6.4%、发电量增长11.3%、生铁增长12.1%、铝增长2.5%、烧碱下降5.7%、化肥增长16.9%、水泥增长16.9%、汽车起重机增长94.4%、装载机增长52.6%、压路机增长34.7%、车放机增长13.5%。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全市建工系统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9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32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为每人4.80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02.08亿元,增长10.7%;更新改造投资39.80亿元,增长10.7%;房地产投资25.01亿元,下降20.2%;城镇集体投资6.86亿元,下降8.7%;农村集体投资11.54亿元,下降16.1%;城镇私营和个体投资32.52亿元,增长25.5%;农村私营和个体投资44.99亿元,增长83.6%。建成一批项目,新增一批生产能力,城乡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年内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完成竣工项目625个,新增固定资产163.57亿元,增长52.8%。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高速公路建设成绩显著,连徐高速公路徐州段全线建成通车,徐宿高速公路徐州段、京福高速公路徐州段一期工程按期完成。工业改造升级建设项目进展加快,徐塘发电有限公司两台发电机组、西区热电厂一台发电机组、徐工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升级换代压路机等技改工程竣工投产;大屯煤电公司煤电铝运一体化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徐州移动公司G网六期扩容、网通及铁通宽带城域网建设、联通公司GSM八期扩容和CDMA二期扩容等信息工程建设全部建成竣工。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65.08亿元,比上年增长8.5%。铁路客运量756.7万人,下降4.5%;货运量1547.3万吨,下降4.0%。全社会公路客运量6775万人,增长2.5%;货运量5004万吨,增长2.0%;水运货运量611万吨,增长1.0%;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1582万吨,增长7.6%。

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13.36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年末局用交换机容量180万门,比上年末增加33.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数136.34万户,其中住宅电话111.02万户,分别比上年末增加32.1万户和23.61万户。全市电话主线普及率每百人15.1部,比上年增加3.5部。移动电话91.85万户,新增31.35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6.23万户,增加0.65万户。

旅游业发展迅速。黄金周假日效应进一步显现,国内外旅游快速增长。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12.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6%;旅游总收入38.59亿元,增长25.4%。其中,接待来徐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海外游客2.51万人次,创汇1788.9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5%和21.9%;接待国内游客509.55万人次,旅游收入37.11亿元,分别增长23.6%和25.6%。全年商品创汇516.99万美元,增长17.0%。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个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77.05亿元,增长13.9%。农村市场持续活跃,城市市场稳定增长。市的消费品零售额137.03亿元,增长8.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6.91亿元,增长14.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7.45亿元,增长10.6%,餐饮业零售额25.90亿元,增长15.7%,其他行业零售额40.58亿元,增长9.0%。

市场建设稳步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市场538个,其中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市场57个。全年市场成交额565.98亿元,比上年增长2.8%。

七、对外经济

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有利时机,积极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大力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4.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出口总额2.38亿美元,增长33.9%。利用外资进一步扩大。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19个,合同外资金额4.41亿美元,增长226.3%;实际利用外资2.50亿美元,增长123.7%。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持续发展。全年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营业额1.12亿美元,增长31.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6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68亿元,增长34.9%;上划中央收入31.87亿元,增长13.4%。财政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8.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支出51.15亿元,增长27.6%。支出结构继续改善,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农业综合开发支出、抚恤和社会救济费、社会保障支出以及政策性补贴支出加快。其支出额分别为2.01亿元、0.48亿元、0.77亿元、1.53亿元、1.83亿元和0.13亿元,分别增长307.2%、45.7%、98.0%、15.1%、141.9%和152.8%。

金融运行平稳。各项存款较快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18.02亿元,比年初增加89.00亿元,增长16.8%。其中企业存款157.7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16.79亿元,分别增长16.0%和16.5%。各项贷款稳定增长。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98.25亿元,比年初增加22.22亿元,增长5.9%。其中短期贷款286.48亿元,中长期贷款98.60亿元,分别增长5.2%和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