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无锡市统计局

无锡市统计局

2005年3月15日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对农民增收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进程,突出优势产业发展,使全市经济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高平台上继续前行,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稳定性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经济社会事业和谐进步。

一、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1%;第二产业增长19.4%;第三产业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2%,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54.74亿元,同口径增长33.6%。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1%,超过上年1.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5.28亿元,同口径增长40.9%。

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结构继续调整。2004年夏粮播种面积为30.5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9.4%;水稻播种面积为81.1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8.7%;油菜籽播种面积为19.3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9.7%。

农产品产量止跌回升。全年粮食总产量81.27万吨,同比增长13.3%。油料总产量3.67万吨,其中油菜籽3.62万吨,分别增长48.6%和49.6%;蚕茧总产量603吨,下降16.8%;茶叶总产量4680吨,下降4.7%;水果总产量78047吨,增长26.8%。

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14.62万吨,下降6.9%,其中猪牛羊肉9.20万吨,增长1.8%;禽蛋总产量2.39万吨,下降8.6%。奶牛存栏2.41万头,下降12.7%。全年水产品产量11.39万吨,增长1.5%。

经济强镇培育再见成效。列入培育对象的59个经济强镇2004年实现工商两业销售收入4765.10亿元,比上年增长36.8%,其中: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695.04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商业企业销售收入1070.06亿元,比上年增长42.7%。澄江、周庄、华士3镇工商两业销售收入突破了双百亿,江阴新桥、宜兴官林、锡山安镇、惠山洛社、滨湖太湖、新区硕放等14个镇实现超百亿。

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231.40亿元,增长19.5%。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088.88亿元,增长24.8%。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1.18亿元,增长78.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327.28亿元,增长20.0%;集体企业增加值154.55亿元,增长21.8%;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105.10亿元,增长19.3%;三资企业增加值317.43亿元,增长45.9%。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311.15亿元,增长22.0%;重工业增加值777.73亿元,增长36.2%。列入统计的227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56只,占全市统计产品数的68.7%,增幅在15%以上的有80只,占35.2%。一批重点产品继续保持了强劲增势,如:液晶显示器增长81.9%、电站锅炉增长78.4%、集成电路增长37.3%、合成纤维增长28.2%、半导体分立器件增长26.3%、内燃机增长23.8%。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468.27亿元,增长37.4%;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6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4399.76亿元,增长35.4%;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利润首次分别突破300亿元和200亿元,实现利税325.84亿元,增长23.3%,其中利润211.56亿元,增长26.8%;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78.29%,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提高16.15个百分点。

建筑业

建筑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2.10亿元,同比增长17.9%。全员劳动生产率9.78万元/人;实现利润5.13亿元,税金总额4.85亿元。施工房屋建筑面积2454.4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277.06万平方米。15个项目被评为“扬子杯”江苏省优质工程,54个项目被评为“太湖杯”无锡市优质工程。

运输邮电业

社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市年末全社会拥有车辆96.35万辆,增长7.1%,其中汽车23.89万辆,增长26.0%。私人汽车又有大的发展,达到10.34万辆,比上年增加3.21万辆。

全社会客货运量全面增长。全年完成客运量17468.47万人次,增长10%;完成货运量7431.1万吨,增长4.7%。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3543万吨,增长22.6%。无锡机场自2月18日正式开航以来,机场已开通广州、深圳、北京等7条航线,全年共运送客人32.67万人次,机场货运量达到了8351吨。

邮电通讯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47.96亿元,增长14.9%。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信函5423.25万件。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29.26万门,增加84.22万门。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249.68万户,增加61.73万户,其中住宅电话173.94万户,公用电话12.95万户,分别增加22.67万户和3.5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02.13万户,增加27.34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58.37万户。

国内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销售增幅加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9.21亿元,增长18.9%,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83.37亿元,增长19.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95.84亿元,增长16.9%。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73.03亿元,增长19.6%;餐饮业零售额95.36亿元,增长18.9%;其他行业零售额10.82亿元,下降4.6%。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年末拥有各类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62个,实现成交额首次突破千亿元,亿元市场成交额达到1044.75亿元,增长56.8%。其中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以上市场达到18个,同比增加6个。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进口、出口总额双双突破百亿美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18.46亿美元,增长51.9%。其中,进口总额108.23亿美元,增长53.4%;出口总额110.22亿美元,增长50.5%。新增各类出口经营权企业840家,全市累计获权企业已达2090家。外贸出口三路大军全面增长,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出口74.82亿美元,同比增长58.3%;专业外贸公司出口16.17亿美元,同比增长34.4%;自营生产企业完成出口19.23亿美元,同比增长37.8%。

吸引外资

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全年新批外资项目897个,协议注册外资65.14亿美元,同比增长30.1%,到位注册外资32.58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到位注册外资中有验资报告的金额为20.96亿美元。新批超千万美元项目388个,协议注册外资57.14亿美元,占全市比重的87.7%。服务业利用外资快速发展,协议注册外资10.49亿美元,同比增长30.5%,占全市的比重达到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