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崇明县统计局

2004年2月2日

2003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迎接崇明大开发、大开放这一工作重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抓住机遇,奋发有为,使全县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又有新的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2003年,全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三次产业全面发展。虽然二季度因"非典"疫情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慢,但在各级政府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的有力措施下,下半年全县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经济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1997年以来首次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4.9亿元,增长3.0%,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为21.3%,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8.4亿元,增长17.0%,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40.5%,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8亿元,增长12.7%,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38.2%,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

财税改革进一步深化,财税监管进一步加强,财政收入增长明显。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6.2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实现9.1亿元,比上年增长37.7%。随着新城建设的逐步展开,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上升,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国有经济投资7.1亿元,占59.2%;集体经济投资3.3亿元,占27.5%;三资企业投资0.7亿元,占5.8%;其他经济投资0.9亿元,占7.5%。

农业

2003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36.5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16.4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种植业16.1亿元,下降3.9%;林业1.2亿元,增长22.0%;牧业5.8亿元,增长1.2%;渔业13.5亿元,增长14.8%。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增收为目的,发挥崇明的环境和资源优势,按照"农林结合、农牧结合、粮油结合、种养结合"的调整思路,进一步实施稳粮、扩渔、增林,进一步主攻林果花、河蟹、特色蔬菜、食草型畜禽、优质大米五大主导产业,进一步追求优质、高产、生态、效益,进一步突出科技、设施、信息与市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区域化、标准化、组织化,整体推进崇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着力建设生态经济强县。2003年全县种植"寒优湘晴"优质稻16.8万亩,比上年增1.2万亩,占全县水稻总面积的52.6%;河蟹产业不断发展,蟹种培育基地由原来300亩扩展到800亩,并新建河蟹亲本培育基地700亩,岛外养蟹面积增加到104.5万亩,比上年增长130.7%,生产成蟹达到6582吨,比上年增长56.6%;特色蔬菜和林果花也得到迅速发展;但白山羊、猪、禽、蛋、奶等主要农副产品上市量比上年略有下降。

2003年末,全县耕地面积为75.3万亩,比上年增0.4%。农机总动力为2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3万吨,比上年下降9.7%。

工业

全县工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努力调整产品结构,逐步实施企业向园区集中的战略,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使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9.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3年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

重点骨干企业在全县工业经济中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其总量占据全县半壁江山。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0.6亿元,占全县工业的50.8%;实现利润2.0亿元,占全县工业的47.2%。"一业特强"不断发展壮大,2003年日用不锈钢和超市货架这两个行业的总产值已达到10.4亿元。

私营、个体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全年完成产值26.0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2.5%,比上年增加4.1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03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建筑业增加值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列入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房屋施工面积为5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5%;竣工面积2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

金融业

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各项业务日益扩大,存贷总额不断增加。200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55.0亿元,比年初增加29.4亿元;贷款余额102.7亿元,比年初增加28.4亿元,其中住房贷款10.8亿元,比年初略有减少。

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货源充沛、品种丰富,商业企业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积极调整营销策略,市场销售平稳增长。2003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4.8亿元,增长4.8%;穿的商品零售额2.0亿元,增长4.2%;用的商品零售额6.9亿元,增长5.3%;烧的商品零售额0.5亿元,增长12.9%。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3.0亿元,比上年下降3.2%。

外贸企业适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口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2003年完成外贸出口拨交额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工业品出口拨交额17.6亿元,增长3.7%;农副产品出口拨交额0.3亿元,增长2.1%。

招商引资

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各项政策的到位,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成效明显。2003年全县引进各类企业1463户,比上年增加566户;注册资金总额39.3亿元,累计实现税金8.4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和62.5%。其中崇明工业园区和富盛开发区共引进注册企业527家,注册资金13.5亿元,实现税金5.9亿元;各乡镇经济小区全年引进企业764家,注册资金18.0亿元,实现税金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2%、73.1%、83.3%。

2003年,新批三资企业26家,比上年增加6家,总投资1162万美元,合同外资63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51.8%和45.9%。

邮电通讯及交通运输业

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通信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03年全县邮电业务收入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4.3万门。年末拥有电话用户20.5万户,比上年净增1万户。每百户住宅电话拥有量达81.9部,比上年增加3.9部。邮政业务仍保持较好水平,2003年进出函件679万件,进出特快专递7.5万件,发行各类报刊杂志1571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