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上海国际汽车城整体形象初步显现。贸易区、国际赛车场、新镇区、零部件园区、同济汽车学院等功能区建设均取得重要进展。基础设施框架初步建成,交通网络基本成形,市政配套日趋完善。全年共完成投资54.6亿元。其中各项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0.2亿元,蕰藻浜大桥、米泉南路建成通车,公园路全线贯通。F1赛车场赛场区建设进入尾声,完成投资17.3亿元;安亭新镇首期商品房部分结构封顶,完成投资7.1亿元;同济汽车学院校前区建设基本完成,完成投资4.0亿元;汽车城零部件配套园区完成投资16.0亿元,年内招商引资成效喜人,共引进内外资80.0亿元。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至年末,全区已有3560家城镇企事业单位、机关以及个体工商户共14.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全年享受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数有4.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至年末,全区有3559家单位共14.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镇保”工作全面推进,年内有1666人参加“镇保”。全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11.3万人,发放养老保险金7852.5万元。 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成绩斐然。引资规模、资金到位、外贸出口三项指标均刷新历史纪录。全区引进合同外资2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9%;全年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78个,总投资22.9亿美元;外贸出口高位增长,全年实现外贸直接出口2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1%。利用外资项目规模质量显著提高,全年引进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35个。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保持高位快速增长。截止2003年末,全区各经济小区注册户数41347户,比上年增长55.4%,累计注册资本429.6亿元,比上年增长68.7%,户均注册资本103.9万元。全区民营企业实现税收31.4亿元,比上年增长56.5%。 社会事业 科 技 科技产业发展亮点纷呈。全区有37%左右的中小型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全年共涌现科技创新成果80多项,比上年增长60.0%,其中已申报科技进步奖30项。在这批科技成果中,居国内先进水平的9项,占30.0%;国内领先水平的5项,占16.7%。全年有90多项高科技成果陆续进入转化,转化成功率达到28.0%以上。全年累计开发试制新产品110项,比上年增长57.0%,其中15项列为上海市重点新产品,比上年增长225.0%,名列全市第二,主要涉及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10多个产业领域。全年新增民营科技企业2500家,比上年增长108.0%,数量上取得历史性突破。至年末,全区共有实体型、符合国家科技部指标所规定的科技企业517家,比上年增长17.0%,年产值24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0%。 教 育 教育改革继续深化。多层次、开放式地发展多元化办学,呈现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至年末,全区共有民办学校11所。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年内,1所学校被评为上海市双语实验学校;2所学校被评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1所幼儿园被评为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7所幼儿园被评为上海市一级幼儿园。至年末,全区3-6岁幼儿入园率为100%;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100%,毕结业率97.8%;高中阶段录取率达98.9%;春秋两季普通高校录取总人数2356人;全区成人教育年培训总量约31.2万人次。 文化广电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发展。年内,区广播电视台设备数字化改造全面完成。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70多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生活。至年末,全区共有区、镇公共图书馆(室)74个,藏书54万册;区、镇文化馆(站)12个;新华书店门市部11个;影剧院7个,全年放映921场次,观众25万人次。 卫 生 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区中心医院、区妇保院二期、区医疗急救中心正式建成启用。至年末,全区卫生系统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所,其中:区级医院6所,拥有病床2318张;全年完成诊疗252万人次,出院3.6万人次,区级医院施行手术9889人次。全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下降,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发病数比上年下降13.0%。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合理调整了镇村医疗结构布局,实行“一体化”管理,完成全区1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 “防非”工作 “防非”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按照有力、有序、有效的原则,在医院、学校、社区、道口等重点区域,通过开展清查、检测、监督等一系列工作,最终实现“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零记录。期间,1800多名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和志愿者日夜奋斗在水陆道口,完成290余万来沪人员的道口健康检测,完成1594例疫区来沪人员、4305例疫区返沪人员和303例密切接触者的健康检测和医学观察。 体 育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年内以宣传周、健身节、社区健身大会为三大重要节点,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常年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已接近40%。至年末,全区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网络。年内新建成健身苑1个,健身点31个。竞技体育取得较好成绩。由216名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组成的嘉定区代表团参加市第五届农民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化,全年完成体育产业收入322万元,其中本体产业138万元,比上年增长20.0%,销售体育电脑彩票逾2070万元。 社会福利与救助 福利与救助事业进程加快。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敬老院21所,其中政府办19所、社会办2所,一、二级敬老院(政府办)分别为10所和8所,收养“五保”、社会孤老等人员1648人,床位2003张。年内有12126名困难对象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救助金2325万元,发放帮困粮油供应卡46135张次,折合救助金额115万元;对1816名困难协保人员发放生活困难补助金277万元;有1397户4439名农村贫困对象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救助金267万元;发放重残无业人员救助金254.8万元;年内实施医疗救助2155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36万元;发放扶志助学金40.6万元;募集衣被和资金分别为21.8万件(条)、37万元,支援江西、云南、安徽灾区。 人民生活 人 口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1.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08‰,死亡率为7.81‰,自然增长率为-1.73‰。 就 业 就业、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至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7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年内新增就业岗位24068个,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33.7%。至年末,全区累计开发“4050”项目66个,从业人员4327人。全年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11298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1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