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闸北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市政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河南北路道路工程竣工;福建北路引桥工程抓紧施工;闸北公园完成改造并对外开放。 节能环保 切实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抓好20家年耗能在800吨以上标准煤的重点用能工业企业和6家大型商业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完成龙马神汽车座椅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搬迁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为426.9吨,比上年下降13.4%。 继续加强环境治理。完成先锋河、江场河水质深化治理;对彭越浦、走马塘等河道进行引清调水。提前一年完成“扬尘污染控制区”的创建。 城市绿化 城区绿地加快建设。建成中兴路绿地一期、M8号线绿地和芷江路绿地二期,新增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18.81% 提高到21.8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上年的2.83平方米提高到3.05平方米。 四、社 会 事 业 科技创新 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全年专利申请量为1011件,其中发明专利390件,占申请总量的38.6%。企业创新活力得到激发,全年累计申报获批各类项目52项,其中国家、市级创新基金16项,市科学技术奖6项,新增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4项,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市重点新产品项目5项。我区15家数字媒体技术企业参加“2007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展示活动。 科技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启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一批围绕产学研结合的新建项目和改造工程;组织筹划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和市北工业园区申报上海张江高新区专项资金项目。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继续保持领先,全年区级财政用于教育事业费的支出为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8 %。在校学生生均经费进一步提高,高中为16819元,初中为17104元,小学为13246元. 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及教育事业单位153 所,其中中学40所,小学36所。专任教师5803人,在专任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1.93%,其中本科学历占61.07%,中学高级教师占15.71%。在校学生73067人,其中高中学生11912人,初中学生20162人,小学生21527人,其他19466人。 关注均衡与内涵发展,教育质量继续保持高位稳定,各学段发展日趋均衡、协调。市民学习中心和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完成45万人次教育培训目标。久隆模范中学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文 化 至年末,全区共有区属文化单位11个;区级图书馆2 个,全年接待64.4万人次;电影院、影剧场5个,全年观众33.5万人次。 区文化设施继续改善。完成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的建设,接待参观者15394人次,区文化馆新馆建设工程已经启动。新建北站街道、共和新街道和彭浦新村街道三个社区文化中心,全区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到58463平方米。 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周周演”观众达3万余人;“高雅艺术进社区”系列活动明显改善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品味,受到近万名群众欢迎;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近20万人次参与活动。 卫 生 卫生工作以人为本,开拓创新,以社区卫生综合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和人才学科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1.79岁,婴儿死亡率2.2‰,孕产妇死亡率为0。全区各医疗机构完成门急珍585.5万人次,其中区属医疗机构407.2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量占区属医疗机构的56.6%,社区居民门诊费用继续下降,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至年末,区域内共有卫生机构27个,其中:医院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医疗机构实有床位4788 张,卫生技术人员4781 人,其中执业医生1920人,注册护士1897人。年末有家庭病床1558张。 体 育 全年区级财政用于体育事业费拨款1989.25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全年体育事业费总支出3411.3万元,比上年增长12%。 竞技体育成绩斐然。年内,本区运动员在市级以上的比赛中获金牌56枚、银牌52枚、铜牌55枚,向上一级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41名。 成功举办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重比赛。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占45%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1123人。 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稳步推进,完成2个社区公共运动场和一 批健身苑点建设项目,全区人均拥有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26平方米。 精神文明建设 成功创建成市级文明城区,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功举办以“快乐学习、和谐生活”为主题的首届闸北学习节,开展“七个一”学习主题活动。开展“相互关爱,服务社会”志愿者主题活动,深入推进全区志愿者工作。 全区现已建成市级文明社区3个,文明小区317个,其中市级文明小区162个,市、区级文明小区覆盖率达到71.72%。已拥有3个全国文明(先进)单位,建成市级文明单位55个,市级文明示范标志区域2个,区级文明单位236个,城区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明显提高。 信息化建设 完成区政务大楼互联网宽带出口升级,扩容到20M。建设完成223个社区治安图象监控探头和7个监控分中心汇节点,共累计完成监控探头478个和监控分中心11个,基本实现覆盖全区大部分重要路口和重点区域。继续完善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完成在大宁路街道、共和新路街道、彭浦新村街道和彭浦镇四个社区的延伸。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在全区所有中学应用“家校互动”系统。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发完成信息公开网上申请处理系统,累计公开信息2537条,网上申请信息2135件,政府门户网站专栏访问量超过18万人次,点击率达35万人次。 社会福利事业 社会福利事业扎实推进。年末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有3055 张;为8400名(包括自费)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救助帮困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全年救助低保对象31.7万人次,发放救济金5033.9 万元;协保补助对象5.3万人次,发放补助金762.9万元;救助大重病对象4967人次,发放救助金396.8万元。发放“三定”医疗卡800张和慈善医疗卡930张,救助金额86.5万元,为5398名低保、低收入的特困家庭学生发放了教育助学券。 五、人 民 生 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