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保险业务进一步扩大。至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16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年保费收入115.2亿元,增长11.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3.7亿元,增长4.1%;人身险保费收入81.5亿元,增长15.6%。 国内商业 全年国内商业增加值293.9亿元,比上年增长9.4%。商业企业组织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全市大型商业集团(公司)由上年的56个减为48个。连锁商业迅速发展,全市连锁网点达到3500多家,其中,连锁超市门店1560家。邮购、电话订购、电视导购等网络营销正在兴起。 商业企业通过调整布局结构和业态结构,充分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效应,抓住商机、积极促销,实现消费品市场销售的持续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0.38亿元,比上年增长8.1%,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1.1%。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市区零售额1286.13亿元,比上年增长8.5%;郊县零售额304.25亿元,增长6.6%。各类商品销售全面增长。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654.67亿元,比上年增长8.4%;穿的商品零售额211.73亿元,增长7.2%;用的商品零售额712.81亿元,增长8.1%。 至年末,全市以批发为主的各类生产资料市场已达到166个;商品交易市场近1000家,成交额达700亿元。 邮电通信及交通运输业 全年邮电通信及交通运输业增加值27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邮电通信业加快发展,现代化通信能力迅速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4%。邮政系统通过扩大多元化经营,实现扭亏为盈。全年发送信函3.99亿件,比上年下降5.3%,其中,国际特快专递46.2万件,下降3.3%。全年挂发长途电话7.91亿次,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国际及港、澳长途电话5219.4万次,增长1.1%。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580公里,增长7.6%。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46.6万门,比上年末增加28.2万门;电话用户数达到483.7万户,增加52.58万户。其中,住宅电话367.4万户,增加50.14万户,住宅电话普及率达到79%。移动通信继续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0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77万户;无线寻呼用户328.7万户,增加5.4万户;邮电系统国际互联网络用户42.95万户,增加32.71万户。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运量扩大,服务改善。全年货物运输总量45512万吨,比上年增长4.7%。其中,铁路运输2990万吨,下降12.8%;公路运输27171万吨,增长3.1%;水路运输15275万吨,增长12.2%;民用航空运输76万吨,增长33.3%。全年旅客发送量62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其中,铁路2899万人次,增长5%;公路2068万人次,增长7.6%;水路581万人次,下降14.3%;民用航空741万人次,增长6.6%。 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86亿吨,比上年增长13.7%。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21.6万国际标准箱,比上年净增115万国际标准箱,增长37.5%。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快速增长。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21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房地产开发保持适度规模,积极引导住宅消费。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5129.4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3%;竣工面积1433.97万平方米,下降8.4%。随着公有住房差价置换办法的实施,以及房改综合配套各项措施的相继出台,商品房销售量明显上升。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57.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129.36万平方米,增长6.9%,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89.8%。 存量房产交易日趋活跃,全年成交过户面积510.8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1%。 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系统应用、信息服务的基本框架和网络体系。全年信息产业增加值246.43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121.97亿元,增长31.2%;信息产品销售业增加值11.88亿元,增长15.6%;信息服务业增加值112.58亿元,增长11.2%。 信息港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建成1个宽带网络平台、5项骨干工程和20个应用系统。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共享程度提高,金融、城市交通、社会保障IC卡“一卡通”工程开始投入运行,电子商务有新的发展,社区服务热线实现连网开通。 旅游产业 以国际大都市商贸服务和人文景观为特色的都市旅游进一步发展。全年旅游产业增加值199.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年内依托多个重大节庆活动和重要会展活动,搞活经营、开拓市场。全年接待来自175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165.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5%。其中,外国人128.73万人次,港、澳、台同胞32.31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3.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749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6%。其中,外省市来沪旅游者6219万人次,增长6.6%。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取得新进展。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比重由上年的76.9%下降到75.2%,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由上年的23.1%上升到24.8%。公有制实现形式也趋向多样化。 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0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他所有制工业共同发展,股份制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405.54亿元,增长15.4%;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2801.9亿元,增长14%;私营及个体等其他所有制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680.09亿元,增长21%。 全年国有商业企业消费品零售额626.33亿元,比上年增长6%;集体商业企业零售额441.83亿元,增长6%;股份制商业企业零售额137.65亿元,增长24.8%;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零售额45.58亿元,增长21.6%;私营商业企业零售额62.77亿元,增长5.5%;个体商业零售额102.16亿元,增长11.2%。 国有企业改革 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新路。以完善“五个机制”和落实“五个加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初步建立了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国有经济控制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5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占全市工业利润的60.8%;上缴税金209.7亿元,增长13%,占全市工业上缴税金的74.3%。市属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单位达到37家,20个区县全部进行综合授权,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占全市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比重达到92%。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占改制企业的比重达到80%。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109.2%。通过采取多项“增资减债”措施,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负债率已降至50.2%,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产权交易又有新发展,全年共成交913宗各类企业产权交易,交易总额175.09亿元。积极规范推进企业破产和兼并,全年实施破产的国有企业27家,列入计划的有3家国有企业被兼并。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国有企业扭亏解困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面由年初的37%下降至20.5%,亏损额比上年下降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