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5 双鸭山市统计局

2002年,新建成的一批大项目有:(一)、宝清县龙头桥水库工程,自开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7466万元;(二)、双福路改扩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900万元;(三)、双鸭山国家粮食储备库,累计完成投资1417万元;(四)、双鸭山第一发电厂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538万元。除此之外,今年又落成了一批住宅小区。

五、交通和邮电业:

2002年,我市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城市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02年末,我市境内公路总里程2205公里,其中:新增二级路面92公里。铁路里程215公里。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3517万元,与上年相比增长41.4%。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79462门,增长9.7%。本地电话用户32万户,与上年相比增加4.26万户,增长13.3%。移动电话用户19万户,增长30.6%。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2.9万户,与上年相比增加9694户,增长45.6%。

六、国内贸易、外经和物价

我市商业市场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8884万元,同比增长5.4%。其中:市的零售额实现148847万元,同比增长5.9%;县及县以下的零售额实现100037万元,同比增长4.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89347万元,同比增长6.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674万元,同比增长8.6%;其它行业实现零售额43863万元,同比增长0.7%。

外贸进出口总值提高。2002年,实现3403万美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出口总值实现3304万美元,同比增长9.6%;进口总值实现99万美元,同比增长8.7倍。

在全市的出口贸易中,以我市的地方产品居多,粮油食品中、五金矿产、针纺织品、轻工产品等四类十一种产品。主要出口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但出口商品的结构还处于初级产品为主的低层次阶段。

市场物价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与上年基本持平。从分类看,交通和通讯、居住、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指数分别为99.8%、100.1%、96.2%、102%,衣着价格指数为97.5%,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指数分别为101.1%、98.2%、101.2%。

旅游业发展较快。具不完全统计,我市2002年,全年旅游收入4500万元,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22万人,其中:出入境人数2.4万人。旅游创汇收入200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2002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12078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7208万元,增长3.7%;全市地方财政总支出完成110130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6632万元,增长18.8%。

金融机构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0793万元,比年初增长6.3%;各项贷款余额1313205万元,比年初增长2.3%。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收入22071万元,比上年增长93.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255万元,增长8.5%;人寿险保费收入18816万元,增长123.0%。支付各类赔款2562万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763万元,增长6.2%;人寿险赔付金额799万元,增长39.0%。

八、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5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4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8.6万户。全年报纸发行数量1626.8万份。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中等专业学校2所。普通中学135所,在校生94224人,全市普通初中入学率达97.2%。小学388所,在校生11250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6.5%。

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规范。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3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84个。卫生机构床位数5249张。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员5898人,其中执业医师1958人,执业助理医师478人,注册护士1996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个、专科防治所7个,妇幼保健站15个。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得到加强。2002年,全市自然保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自然保护区已发展为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区级自然保护区2个。低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建成烟尘控制区5个,达标面积39平方公里。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工业污染达标率达到98.7%。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150.9万人,比上年增长0.5%,其中:非农业人口80.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53.3%;农业人口70.5万人,占46.7%。全市人口出生率9.16‰,人口自然增长率5.14‰。

全市在岗职工有所减少、工资总额略有提高。全市年末在岗职工人数为14.2万人,同比下降2.3%;全年共发放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5亿元,同比增长9.0%。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782元,比上年增加950元,增长12.1%。

城镇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4.39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8.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9.7%。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3428.77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2.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