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5 齐齐哈尔市统计局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建设生态市园林城、绿色食品之都、装备工业基地、生态旅游之乡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全党抓企业,全民搞招商,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四个换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实现较大突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国民经济呈现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2004年,我市结构调整收效良好,国民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宽松,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有所增强。国家“一免两补”的政策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政策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宏观调控,把调控重点转移到优化投资结构上。在保持宏观层面持续向好的同时,注重区域经济协调性、城乡发展统筹性和经济结构合理性,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良性互动。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增长幅度为1984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0亿元,增长27.4%;第二产业增加值147.8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162.6亿元,增长10.7%。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23.1:36.6:40.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549元,增长13.1%。

城乡市场消费环境的改善,刺激了消费需求的增加,物价呈小幅攀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6%,比上年上涨3.6%。从内部结构看,食品价格指数上涨9.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指数上涨1.6%,居住价格指数上涨5.6%。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5.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6.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3.1%。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初步统计,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6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7%。其中,城镇从业人员92万人,增长13.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5.5%,同比提高25.2个点,实现利税总额13.25亿元,增长123.8%。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性、结构性、生态性矛盾突出;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生态环境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

二、农业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全市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主线,以推进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实施种植业与畜牧业“主辅换位”,向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63.8亿元,比上年增长44.1%,粮豆薯总产量为415.7万吨,比上年增长122.6%。

全市按照绿色标准落实种植业绿色食品基地达595万亩,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绿色食品监控面积达137.6万亩,比上年增长9.3%。落实种植业绿色食品基地95个。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落实绿色食品开发品种18个,以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为依托,围绕拳头产品把千家万户的生产加工与市场销售紧密连接在一起,有效地推动了我市粗放型传统产业向集约型现代化农业转变。

植树造林步伐加快。全市完成造林面积3.7万公顷,退耕还林面积2.5万公顷。

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畜牧业产值达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年末大牲畜存栏130.6万头,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奶牛存栏27.6万头,增长22.5%。全年肉类总产量42.7万吨,增长19.3%。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4年,全市工业领域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产与效益同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9.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7%。从企业控股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38.15亿元,增长16.0%。从企业经济类型看,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16亿元,增长19.3%;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44.65亿元,增长23.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3.35亿元,增长29.6%。从企业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0.04亿元,增长19.9%;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9.79亿元,增长22.3%。支柱产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工业、重化工业、食品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20.18亿元、9.15亿元和14.76亿元,分别增长29.5%、6.3%和33.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3.7%、15.3%和24.7%。三大支柱产业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17.9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1.27亿元,增长25.0%。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0.88亿元。

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攀升。规模以上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8.14%,比上年提高14.4个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6.55亿元,比上年增长26.0%。

建筑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7.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50万平方米,下降12.8%;全员劳动生产率55359元/人,增长25.4%。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齐市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推进大项目战略,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预期目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4.8亿元,增长16.4%;更新改造投资13.4亿元,增长2.0%;房地产开发投资22.6亿元,增长25.6%;其他投资4.0亿元,下降0.5%。

投资结构进一步完善。农林牧渔投资4.1亿元,比上年增长412.5%;工业投资19.6亿元,增长24.8%,运输邮电通讯业投资8.5亿元,增长16.4%。

北满特钢集团有限公司特殊钢大锻件、第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热加工技术改造、黑化集团有限公司碳酸二乙酯、第一机床集团公司数控机床产业化、二机床集团公司大重型落地铣镗加工中心、第一中学扩建工程、疾病控制中心、第一医院急诊楼等项目的实施建设,进一步推动了我市经济和卫生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1亿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1.9亿元,增长9.8%;餐饮市场消费环境日趋完善,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1亿元,增长11.3%,增幅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他行业零售额2.1亿元,下降3.2%。分城乡看,城市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城市消费品零售额95.8亿元,增长10.3%,增幅提高1.7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品呈现升温势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8.3亿元,增长8.5%,增幅提高1.8个百分点。从结构看: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全市吃的商品零售额69.7亿元,增长9.9%,占全部零售额比重为48.4%,穿的商品零售额27.1亿元,增长2.3%,占全部零售额比重为18.8%,用的商品零售额32.0亿元,增长15.9%,占全部零售额比重为22.2%。城乡集市贸易市场18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