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三次会议精神,按照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继续实施增加投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经济环境逐步好转的有利机遇,加大了打好“四个硬仗”工作推进力度,大灾之年农业仍获得较好收成,全省宏观经济出现了重要转机,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同步回升,总体经济步入了新的增长平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有效需求不足等深层次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尚需付出艰苦的努力。 一、综合 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初步统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32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3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1908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994亿元,增长11%。 产业结构有所调整。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10.9%、58.6%和30.5%,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扭亏脱困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有88户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占三年规划的108.6%,这些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纳入全省考核范围的300户地方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有232户扭亏为盈或不再亏损,超额完成了三年企业脱困目标。 二、农业 2000年是我省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第一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引导农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大灾之年农业仍获得较好的收成,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粮食总产量达2545.5万吨,比上年下降17.2%。分品种看,四大粮食作物呈“二增二减”趋势,水稻、大豆产量增加,小麦、玉米产量减少。经济作物中,油料、亚麻和甜菜产量分别增长11.5%、23.1%和25.1%,烤烟产量下降21.4%。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149.7万公顷。完成造林面积32.9万公顷。继续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省森工系统全年投入公益林建设资金1.7亿元,完成造林面积3.3万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5.7万公顷。 畜牧业、水产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59.9万吨,比上年增长5.9%。水产品产量38.2万吨,增长4.7%。 乡镇企业继续保持加快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增加值2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营业收入1175.6亿元,增长13.6%;实缴税金14.1亿元,增长7.5%;净利润53.5亿元,增长9.6%。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13.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5%。年末拥有农用拖拉机72.7万台,增长0.1%,农用载重汽车1.1万辆,增长7%。化肥施用量(折纯)121.6万吨,下降3.7%。农村用电量27.5亿千瓦小时,增长4.6%。 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粮食和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增收困难,导致农业投入不足;2000年严重的旱灾,暴露了我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抗灾能力较弱;农业产业化规模小,传统农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偏低。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0年,全省上下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紧紧围绕三年实现“两个大多数”的目标,大力推进以“三改一加强”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积极的进展;由于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上扬,带动了全省石化行业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也为全省工业生产发展注入了活力,实现了全年工业生产速度与效益同步大幅度提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即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33.6亿元,重工业增加值1121.2亿元,分别增长16.8%和9.9%。国有企业增加值1048.8亿元,增长7.6%;非国有企业增加值206亿元,增长18.9%,其中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9%,股份制企业增长2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20.8%。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16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7.4,比上年提高105.8点。构成中的七项指标均好于上年,总资产贡献率22.8%,提高10.7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4%,提高1.6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1.59次,加快0.39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1.8%,提高20.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2076元/人,增长36%;产品销售率为98.2%,提高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2.7%,下降0.8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工业利税总额8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其中利润总额561亿元,增长2.1倍;税金262.2亿元,增长46.2%。亏损企业亏损额47.3亿元,比上年减亏18%。其中,中直企业减亏38.8%,地方工业企业减亏5%。纳入扭亏考核范围的地方国有工业企业减亏22.9%。 工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行业和各企业之间的工业生产发展不够平衡。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社会建筑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省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税金7.6亿元。施工单位工程个数10610个,其中投承包工程个数4153个,占全部施工单位工程个数的39.1%。施工房屋面积26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房屋竣工面积1449.4万平方米,下降2%。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0年,全省建设领域认真贯彻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的政策,积极争取并充分利用国债资金,保证了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增长势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869.3亿元,比上年增长7.6%。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基本建设投资3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更新改造投资230.3亿元,增长57.5%,其他投资18.2亿元,下降82.7%。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22.5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2.6%。能源工业投资220.6亿元,增长1.7%,所占比重为25.4%。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133.8亿元,增长12%,所占比重由14.8%上升到15.4%。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呈现增长势头。全省房地产投资104.1亿元,增长26.5%。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827.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99.7万平方米,分别增长53.9%和39.4%。 投资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建成投产的基本建设、更新改造项目2723个,比上年增加39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2.5%,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竣工房屋面积2235.6万平方米,增长16.8%,竣工率达62.5%,提高0.8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585.6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8.1%,下降6.5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