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住宅开发和基本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末,累计新建、改建城市主干路10条,次干路88条,新建、扩建桥梁12座,建设街头广场8处,改造土路、断头路167条,修建巷路65万平方米。建成的10万平方米的英雄广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健身的理想场所。筹集5200万元,对站前广场区域进行了彻底改造。南河碧水绿带生态工程基建部分全部竣工。 市容市貌日见整洁,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被国家命名为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56.4%,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工业废水处理率达76.5%。市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年均值为0.243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8.2%。 市区绿化美化成效显著。城区累计植树70余万株,栽花1200万株,种草73万平方米,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2003年全市共有大学2所,招生5598人,在校生17436人,毕业生3270人;共有中等专业学校11所,在校生4219人,招生1494人,毕业生2427人;普通中学216所,在校生182127人,招生68140人,毕业生49697人;小学1194所,在校生222104人,招生29829人;盲童聋哑学校4所,在校生173人,招生22人;幼儿园219所,在园幼儿20885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新建改建校舍21.9万平方米。普通中学、小学都设有普通教室、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职业中学还配备了多媒体室。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社会力量举办的小学5所,中学22所。 科技进步与创新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8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项,各类各级星火计划项目10项,省级攻关项目11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9项,申报国家级、省级新产品1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5次,评选出四平市科技进步奖49项。民营科技企业实现工贸总收入1.8亿元。 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电影、电视剧本《老陈头的尊严》由长影买断;电视剧《郭母的心病》由吉林电视台拍摄;小品《童心》在南京市小品汇演中获一等奖;大型公益文化活动“英雄广场之夏电影晚会”放映70余部影片,历时3个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青睐。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进一步繁荣,全市75个社区组建文化活动组织288个,文艺表演团队295个。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者15000人,图书室75个,藏书20万册。开发广场文化活动点148个,活动室120个。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 卫生改革成效显著,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在全省率先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医疗服务质量有较大提高。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8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6个,卫生技术人员14496人。医院、卫生院床位8822张。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到9.54‰;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32.91/10万人。 体育工作成效显著,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在2003年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女子团体射箭比赛获团体第二名,女篮获全省青少年篮球比赛第一名,摔跤队获全省青少年比赛团体第一名。2003年共获金牌70枚。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26.7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市区人口51.1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2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9‰。全年死亡人口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4.3‰。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07.45元,比上年增长23.6%;人均消费支出4565.18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食品支出1649.43元,比上年增长12.7%。居民用于交通与通讯、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较多,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36.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88元,比上年增长16.0%。城乡居民住宅条件显著改善,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14.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为19.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 在岗职工工资水平增加。年末全部在岗职工人数为24.7万人,比上年减少1.3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9.7亿元,比上年增长4.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7893元,比上年增长9%。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保障工作全面推进。2003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0.6万人,比上年增长2.9%。医疗保险参保面达65%。新开发就业岗位5.5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3万人。年末全市登记失业率为4.5%。全市城镇低保对象达9.6万人,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940万元。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有各类福利企业149个,安置1443名残疾人就业。全年累计下拨救灾款760万元。 说明:1、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为快报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由有关部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