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好时机,围绕“工业立市、农业增效、财政翻身”这一主线,积极开展工作,全市的国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的好成绩,科技、教育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据统计,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0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65.2亿元,增长23.8%;第三产业增加值70.8亿元,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达7047元,比上年增长14.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02年的42.0:25.7:32.3调整到40.9:28.3:30.8。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16.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299万元,比上年增长23.3%。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23.3亿元,比上年增长24.0%。 市场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原材料、燃料、电力购进价格上涨4.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矛盾还很突出;中小企业活力不强,发展不够快,需求不足;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扶贫攻坚任务仍然很重;就业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农业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3.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95万公顷。其中,玉米面积35.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7万公顷;水稻面积3.3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1万公顷;小麦面积7058公顷,比上年下降2013公顷。粮食生产在遭受干旱的情况下,仍夺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99.2万吨,比上年增长12.6%。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 畜牧业持续发展,已成为全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全市实现畜牧业总产值88.2亿元,比上年增长6.2%,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4.7%。猪、牛、羊肉产量分别为38.8万吨、14.0万吨、1.4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0.2%、增长5.1%、增长28.9%。禽蛋产量38.2万吨,增长7.1%;牛奶产量7.9万吨,增长18.5%;水产品产量2953吨,增长4.8%。 林业继续发展。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9835万元,比上年增长37.9%。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2633公顷,比上年增长115.9%。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实现历史性突破,改变了十年来连续亏损的局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2%。 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5.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7477万元,比上年增加利润35875万元。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利润25151万元,比上年增加13545万元。 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机械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化工、医药等支柱和优势产业产值已占整个工业产值的65%以上。 工业企业改革、改制取得显著成效。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0户,其中,亏损企业87户,企业亏损面为32.2%,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34063万元,比上年减少19023万元。双停企业陆续启动生产,一批资不抵债企业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五小”企业通过关闭破产,退出了市场。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四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0.2亿元,全年施工单位工程331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40个,占全部施工工程的42.3%。建筑施工面积93.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6万平方米,增长2.9%;竣工面积6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2万平方米,增长13.4%。 固定资产投资 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7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7.9亿元,比上年下降14.6%;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9.3%。 国内外贸易 全市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9%。分城乡看,城市好于农村。城市零售额44.2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县的零售额9亿元,增长8.4%;县以下零售额24.7亿元,增长8.1%。分行业看,餐饮业零售额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8.1亿元,增长10.5%。 外贸出口稳步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30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进口总额8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8.4%;出口总额22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截止2003年末,共引进招商项目2362个。2003年实际到位资金45.6亿元,比上年增长35.6%。纳爱斯、巨能、飞龙、通钢、福耀玻璃、吉林油田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纷纷来平投资建厂。 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91.6亿元,比年初增加26.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3.7亿元,比年初下降7568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56.7亿元,比年初增加21.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59.9亿元,比年初增加8.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89.3亿元,比年初增加8.2亿元;中长期贷款66.2亿元,比年初增加16.3亿元。 保险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各类保险企业保费收入2.1亿元,承保金额162.5亿元,赔付金额为1.1亿元。 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1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全年旅客发送量2402万人,比上年下降3.2%;货物发送量2449万吨,比上年增长0.2%;公路货物周转量9277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2%;旅客周转量89575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1%。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4291万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652万元,增长6.9%;电信业务总量35639万元,增长10.1%。全市程控电话机容量达55.7万门,比上年增加6.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数达51.7万户,比上年增加5.5万户。其中,住宅电话44.4万户,增加3.7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36.2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9.7万户,比上年增加0.9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