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7亿元,增长8.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增长92%。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4亿元,增长16.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7.7亿元,增长0.1%;房地产开发投资10.9亿元,增长9.5%;其他投资2.7亿元,下降15.5%。 投资结构发生新变化。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投资20.6亿元,非国有单位投资20.1亿元,国有与非国有投资比例为50.4:49.6;从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完成投资2.5亿元,地方企业完成投资38.2亿元,中央与地方投资比例为6.2:93.8。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明显改善。细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完工,再现了细河碧水清波的景象;煤城路改扩建工程完工,使城市交通状况日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上年的15.5平方米增加到16.7平方米,人均住宅使用面积由上年的11.1平方米增加到12.0平方米。全年煤层气供气总量1650万立方米,年末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5471吨。新增供热面积37万平方米,年末供热面积达到853万平方米。城区绿地面积19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3%,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5.4平方米,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8.9%。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运输生产下降。全年阜新地区境内铁路货运量1097万吨,比上年下降1.7%;客运量158.2万人次,下降9.7%。公路货运量910万吨,下降3.0%;客运量428万人次,下降7.2%。 邮电通讯事业迅猛发展,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0亿元,增长14.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350万元,增长21.2%;电信业务总量7.6亿元,增长14.5%,完成函件326.3万件,比上年下降10.7%,特快专递13.6万件,增长54.7%。全市固定电话用户41.5万户,同比增长15.9%,其中,城市27.0万户,增长12.0%,乡村14.5万户,增长23.9%。全市住宅电话用户33.7万户,比上年增长6.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8.9万户,其中,本年移动电话新增14.1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0.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0%,其中宽带用户0.76万户。 七、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3年春季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一度严重影响国内消费品市场。疫情解除后,市场很快得到恢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1.2亿元,增长13.6%;县消费品零售额2.8亿元,增长0.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8亿元,增长6.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餐饮业零售额5.2亿元,增长16.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5.3亿元,比上年下降22.9 %;集体经济零售额3.2亿元,比上年增长7.2%;私营经济零售额6.0亿元,增长20.9%;个体经济零售额26.5亿元,增长5.3%;其他企业零售额8.9亿元,增长102.9%。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8.8亿元,比上年下降7.1%。 市场价格略有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6.9%;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7%;衣着类下降7.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3.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下降4.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4.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居住类上涨4.0 %。 八、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外经外贸有较大发展。充分发挥经济转型试点市的效应,强化外引内联,使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再创新水平。全年外贸出口额24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2%;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45项,新签合同外资额478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2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0%,其中直接利用外资2230万美元,增长31.0%。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4.3万人,国内旅游收入3.6亿元,增长9.8%。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胞1641人,增长1.3%。全年旅游业总收入3.7亿元,旅游外汇收入63.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3%和5.5%。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各项税收4.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1.79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用于基本建设支出2.22亿元,减少44.6 %;用于支援农业生产支出0.46亿元,减少38.6%;教育事业费支出2.59亿元,增长5.6%。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8.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8.5亿元,增加1.9亿元;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21.2亿元,增加13.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0.1亿元,增加8.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4.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2亿元。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9%,现金支出5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7%,累计现金净投入19.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0%。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30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其中,财产险收入0.73亿元,增长17.6%;寿险收入2.57亿元,增长49.1%。全年支付各类赔款总额0.62亿元,其中,财产险支付0.38亿元,人寿险支付0.24亿元。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学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共取得各项科研成果43项,其中,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1项。在取得的科研成果中有40项得到推广应用,推广应用率达到93%。受奖项目达百分之百。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0.5亿元,比上年增长31.3%。 教育改革力度继续加大。积极实施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深化。截止到2003年末,高中在校学生2.4万人,初中在校学生8.1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4.2万人。参加高考人数6478人,共有5667名学生被大专以上学校录取,升学率达到87.5%。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平稳发展。截至2003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全年共演出525场,观众达49.1万人次;文化馆、艺术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全年接待读者19.6万人次,外借图书28.3万册。电影放映单位4个,全年共放映电影2974场,观众25.1万人次。广播电台1座,开办节目6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5%。城乡有线电视用户16.5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8.3%。全市对社会公开发行的刊物、报纸8种,发行量近8万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