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阜新市统计局 (2004年4月) 2003年是我市经济转型全面推进之年,也是大力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抢抓机遇,顽强拼搏,团结奋斗,在成功抵御非典侵袭的同时,圆满地完成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同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就业、再就业工作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仍很困难等状况。 一、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GDP跃上百亿元台阶。初步测算,全市生产总值10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45.2%;第二产业增加值40.7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41.2亿元,增长12.1%。一、二、三产业比例为21:39:40 。人均GDP为539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0%。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8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农业产值22.8亿元,增长18.3%;林业产值2.3亿元,增长7.8%;牧业产值19.1亿元,增长34.4%;渔业产值0.2亿元,增长37%。 农业生产克服春旱影响,粮食产量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产量110.2万吨,比上年增产17.1万吨,增长18.3%。其中水稻产量2.0万吨,减少29.1%;玉米产量74.4万吨,增长25%;高粱产量10.6万吨,减少38.1%;大豆产量6.0万吨,增长41.7%。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4.0万吨,比上年增长33.6%;烟叶产量0.3万吨,增长10.4%;蔬菜产量44.3万吨,减少27.9%;水果产量1.9万吨,增长49.1%。 林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林业产值2.3亿元,比上年增长7.8%。当年造林作业面积5.36万公顷(80.4万亩),比上年增长39.3%;当年造林合格面积3.58万公顷(53.8万亩),比上年增长17.0%。有林地总面积达到22.46万公顷(337万亩),森林覆盖率21.7%。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户的快速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迅速崛起拉动了畜牧业发展。全年畜牧业产值19.1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全年肉类总产量18.9万吨,比上年增长22.1%,其中:猪肉产量13.0万吨,增长17.1%;牛肉产量1.7万吨,增长21.9%;羊肉产量0.8万吨,增长57.9%;禽肉产量2.9万吨,增长42.4%。禽蛋产量5.8万吨,增长14.0%;羊毛产量2223.3吨,增长20.4%。全年猪饲养量266万头,比上年增加45万头,增长20.4%;牛饲养量22.1万头,增长26.7%;羊饲养量132.7万只,增长42.8%;禽饲养量2098.0万只,增长43.6%。 全年淡水鱼产量2900吨。全年渔业产值0.2亿元,比上年增长37.0%。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农业化肥施用量18.7万吨,比上年减少4.6%;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405吨,增长18.1%。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6.4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3.7%;完成机耕面积26.37万公顷(395.6万亩);机播面积22.55万公顷(338.3万亩);每公顷耕地农业机械动力4.0千瓦;农用大中小型拖拉机拥有量2.33万台,增长0.4%;农用排灌动力机械拥有量21.19万台,增长9.2%。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了加强。全年农田水利建设使用人工1626.8万工日,完成土石方4394.7万立方米,新增水土保持面积2.4万公顷(35.5万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7.6万公顷(114.6万亩),增长18.8%,其中机电灌溉面积7.3万公顷(109万亩),增长51.4%。 三、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全口径工业总产值1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完成工业增加值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179个,完成产值8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产值60.3亿元,增长11.8%,集体工业完成产值3.5亿元,增长2.7%;股份合作工业完成产值2.3亿元,增长41.0%;股份制工业完成产值12.7亿元,增长25.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产值6.1亿元,增长87.0%;其它经济类型工业完成产值5.2亿元,增长35.3%。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17.7亿元,增长19.0%;重工业完成产值64.5亿元,增长22.9%。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同期增长% 原煤 万吨 1467.98 20.63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44.26 9.93 白酒 吨 8174 -11.01 啤酒 吨 55105 3.23 纱 吨 8727 14.97 布 万米 2123.86 -5.13 服装 万件 221.41 26.00 输送带 万平方米 560.20 18.94 水泥 万吨 54.12 5.07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242.65 72.55 通讯电缆 公里 8636 -17.88 产销衔接水平略有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1%,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6.3%,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集体企业100.3%,比上年提高19.0个百分点;股份合作企业97.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90.7%,下降4.0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83.2%,下降2.1个百分点;其它经济类型企业83.2%,下降6.7个百分点。 地方企业经济效益好转。全市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实现利税4.46亿元,增长25.9%。亏损企业亏损总额0.96亿元,略有增加。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 建筑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城镇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全年建筑施工企业建筑面积为252.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5.4万平方米,下降11.4%。 截至2003年末,我市共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105家,其中总承包二级以上企业10家,专业承包二级以上企业12家。 房地产开发业发展迅速。全年开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上年的35个增加到47个,商品房施工面积151.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6.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1.2%和14.0%。销售商品房建筑面积6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2.7%。商品房销售额7.3亿元,比上年增长4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