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发展良好。批发零售业规模日益扩大,优势日渐显现,实现零售额1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2%。住宿餐饮业成为消费市场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实现零售额28.4亿元,增长43.1%。 市场规模经营更具竞争力。限额以上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零售额33.7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增幅比限额以下企业高20.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2.7亿元,增长37.3%;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亿元,增长33.8%。 消费升级带动相关商品全面热销。据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统计,汽车类实现零售额40241.6万元,增长47.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实现零售额4017.1万元,增长213.4%;家具类实现零售额4789.1万元,增长近5倍;体育及娱乐用品类实现零售额3575.2万元,增长72.7%。 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食品类涨价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2006年累计上涨2.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1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7.8%,受其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5%,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上涨17.1%。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增长较快。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实现92336万美元。其中,出口65553万美元,增长21.5%;进口26783万美元,下降13.4%。 引资工作成效显著。2006年,全市新签合同项目38个,新签合同金额881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5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8%。投资环境不断优化,2006年,我市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港口货物吞吐量3156.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31.1万标箱,分别增长5.1%和54.4%。机场航空客运量3.0万人次,货邮量162.8吨,分别增长51.5%和115.5%。公路货运量4812万吨,货运周转量474183万吨公里,分别增长4.4%和13.2%;公路客运量2648万人,客运周转量144326万人公里,分别增长0.5%和10.6%。水路货运量129万吨,增长1.6%;水路货运周转量297139万吨公里,增长11.9%。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为26.4亿元,增长113.6%;邮政业务总量1.3亿元,增长18.2%。完成函件275.4万件,下降29.5%,特快专递37.3万件,增长22.7%;报刊累计份数2206.7万份,增长3.7%。固定电话90.0万户,移动电话100.2万部,互联网用户15.3万户。 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接待入境游客6.8万人次,增长24.0%,入境旅游收入3095万美元,增长69.2%;接待国内游客532万人次,增长24.9%,国内旅游收入36.8亿元,增长26.5%;旅游总收入39.3亿元,增长28.4%。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2006年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增值税2.3亿元,下降9.2%;营业税5.9亿元,增长22.8%。地方一般预算支出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教育支出6.0亿元,社会保障支出8.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3%和21.8%。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66.8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392.9亿元,同比增加7.2%,增幅同比回落4.5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27.7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8%。信贷投放重点突出。全年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三农”、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城市房地产开发等领域,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日趋匹配。12月末,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125.8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8.4%,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信贷资金流动性风险。现金收支均大幅增长,现金流量增大。1—12月份,全市银行机构现金收入合计2508.7亿元,同比增长22.0%;现金支出合计2494.3亿元,同比增长21.0%,实现货币回笼14.4亿元,比同期多回笼13亿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实现保费收入1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76亿元,增长19.0%;人寿险保费收入7.38亿元,减少3.7%。支付各类赔款3.53亿元,比上年上升45.3%。其中,财产险赔款1.46亿元,同比上升38.3%;人寿险赔款、给付2.07亿元,比上年上升51.1%。 九、教育和科技 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稳步推进。到2006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93所,在校学生52.4万人。全年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857人,在校研究生2031人,同比增长36.3%。普通高等学校6所,招生2.3万人,增长21.0%;在校学生7.7万人,增长28.0%。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7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6.0万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0.9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8.4万人。全市普通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7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4%。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0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际完成133亿元,同比增长38.5%。科技进步贡献率完成37.55%。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1850万元,是2005年全年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总和的112%,创历史最高水平。申请专利516件,同比增长12%。成功主办第十届农展会,参展人数达6.5万人,签订合作项目121个,协议金额17.4亿元。2006年,共举办农民科技经纪人培训班5期,培训566人。我市光伏产业获辽宁省科技厅2006年度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奖。我市中信锦州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的年产1.5万吨氯化法金红石型钛白粉等7个项目获辽宁省人民政府2006度科技成果转化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了元旦、春节期间系列文艺演出和专业艺术展演活动。精心组织了中国(锦州)北方农展会的文艺演出、市第十次党代会专题文艺晚会等多台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组织了“心连心”艺术团三下乡文艺演出40场,举办了首届“唱响锦州湾·欢乐广场”大型文化广场系列活动,并圆满地完成了辽宁省十运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天辽地宁》的策划组织编排工作。全年各专业艺术团体共演出625场,为丰富和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精品创作再获佳绩。京剧团创作排演的京剧《酒魂》作为全省艺术舞台精品剧目代表辽宁省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这次文艺会演的最高奖项——会演大奖,市文化局荣获组织奖,王桂荣、杨占凯等五人获优秀表演奖。2006年,我市农村电影共映出1145场,观众100万人次。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7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馆7个,文化站5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