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2 锦州市统计局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地区开放的双重机遇,大力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开放牵动三大战略,深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较好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一、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1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47.6亿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149亿元,增长22.5%。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13.2%,其他服务业增长19.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4、36.1、37.5调整到22.9、38.4、38.7。人均生产总值1248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4%。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2005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7.8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4.2%。全市粮食总产量为201.2万吨,为我市最高水平,比上年增加7.2万吨,增长3.7%。其中,玉米产量162.5万吨,比上年增长6.8%;高粱产量15.9万吨,比上年下降18.9%;大豆产量2.8万吨,比上年下降50%;稻谷产量15.3万吨,比上年增长25.4%;小麦产量1.4万吨,比上年增长59.4%。从粮食单产看,每亩产量达402公斤,亩产减少53公斤,下降11.6%。

种植业结构呈现新变化。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万公顷,增长17.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1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8万公顷,下降44.7%,其中花生播种面积2.0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8万公顷,下降47.4%;蔬菜种植面积4.2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2.5%。全年蔬菜产量287.6万吨,其中大棚菜产量157.5万吨。水果产量26.5万吨,其中,苹果、梨、葡萄产量分别为4.1万吨、8.9万吨、11.1万吨。

畜牧业生产略有下降。年末大牲畜存栏42.7万头,比上年下降16.8%。其中,牛存栏25.8万头,下降20%;猪存栏240.4万头,增长13.6%;羊存栏76.2万只,下降27.9%;家禽存栏2886.2万只,下降25.9%。全市肉类总产量52.9万吨,比上年增长12.8%;奶类总产量5.0万吨,增长31.6%;禽蛋产量31.6万吨,增长18.8%。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0.6亿元,比上年增长5.5%。年内完成造林面积8473公顷,比上年增长27.1%。其中,用材林927公顷,经济林290公顷,防护林7256公顷。全年退耕还林1447公顷。全市育苗面积101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2.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实现渔业总产值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水产品产量达32.1万吨,比上年增长10.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8.9万吨,增长10.2%;淡水产品产量3.2万吨,增长17.8%。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195.4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9.6%。其中,农用排灌动力32.86万千瓦,运输机械动力93.84万千瓦。完成机耕面积350.7千公顷,机播面积261.9千公顷,机收面积80.0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13.6%、6.6%、8.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53.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52.1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4.7%、8.3%。农村用电量6.15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9.9%。化肥施用量(折纯)13.1万吨,农用薄膜使用量1.3万吨,柴油使用量2.1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运行良好,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工业总产值479.2亿元,比上年增长36%。实现增加值99.3亿元,增长28.9%。

按经济类型构成分,国有企业完成总产值13.2亿元,增长9.5%;集体企业完成产值27.3亿元,增长58.1%;股份合作企业完成产值13.2亿元,增长111.2%;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337.2亿元,增长3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产值64.1亿元,增长50.1%;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24.2亿元,增长52.5%。

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产值69.5亿元,增长40.2%;重工业完成产值409.7亿元,增长35.3%。

新产品产值、出口交货值增长较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9.1亿元,比上年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51.7亿元,比上年增长27%。

产销衔接水平略有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6.3%,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销率97.3%;集体企业产销率97.1%;股份制企业产销率96.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销率97.0%。轻工业产销率91.3%;重工业产销率97.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58.6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实现利税14.1亿元;企业实现利润8.7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22.2亿元,同比增亏5.1倍。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2005年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完成建筑工程产值35.9亿元,完成安装工程产值13.1亿元。全年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全员劳动生产率82246.3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05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3亿元,比上年增长2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亿元,增长27.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亿元,增长24.6%。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6.6亿元,增长24.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4亿元,增长56.6%。

城镇三次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工业投资29.5亿元,建筑业投资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和379.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7亿元,增长27.9%。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城镇建设项目投资新增固定资产52.5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8.9%。

房地产开发快速增长。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06.1万平方米,其中房屋新开工面积80.3万平方米,分别比去年增长60.0%和67.6%。房屋竣工面积38.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6.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8.6亿元。商品房空置面积57.2万平方米。

重点投资项目进展顺利。2005年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超亿元建设项目有14个,其中续建项目3个,新开工项目11个,本年实际完成投资21亿元,增长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