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按城乡分,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03.5亿元,增长19.6%;县级零售总额13.1亿元,增长9.5%;县以下零售总额21.4亿元,下降5.6%。 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12.2亿元,增长13.8%;餐饮业完成19.8亿元,增长18.7%;其它行业完成5.9亿元,增长1.5%。 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零售额16.0亿元,比上年增长24.7%;集体经济零售额4.9亿元,下降21.3%;股份制经济零售额19.1亿元,增长76.9%;私营经济零售额14.2亿元,增长10.7%;个体户完成83.6亿元,增长6.5%。 年末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15个,全年成交额为72.58亿元,其中消费品市场188个,成交额61.71亿元。 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0%。食品类涨价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2005年累计上涨4.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6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4.1%,影响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0.9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21.57%,受其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2.42%,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上涨16.05%。 六、对外经济 外经外贸有较大发展。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实现8485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3%。其中出口额5393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2%;进口总额30922万美元,增长125.9%。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70个,新签合同外资额3966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3%;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647万美元,增长69.6%。我市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已与世界93个国家和国内的地区建立了联系,逐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业 运输生产能力稳步增长。2005年全市公路货运量4611万吨,增长8.4%,货运周转量419046万吨公里,增长36.2%;公路客运量2635万人,增长6.9%,客运周转量130467万人公里,增长5.6%。水路货运量127万吨,增长35.1%;水路货运周转量265481万吨公里,增长53.5%。 锦州港对外开放龙头牵动作用凸显,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30万吨级油品泊位、两个5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进港主航道拓宽等工程竣工投入使用。2005年锦州港港口吞吐量3003.4万吨,增长22.3%;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1万标箱,增长95.1%。 邮政通信事业不断发展,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4亿元,增长3.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亿元,增长11.35%;电信业务总量11.3亿元,增长2.8%。完成函件390.5万件,下降14.4%,特快专递30.36万件,增长14.0%;报刊累计份数2129万份,增长3.9%。移动电话87.7万部,互联网用户14万户。 旅游业稳步增长,我市旅游文化品位与档次不断提升。2005年全年旅游总收入30.6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829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87.6%。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426万人次,增长25.3%;入境旅游者54952人次,比上年增长86.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2005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6亿元,增长35.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增值税2.5亿元,营业税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2%和22.4%。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5.4亿元,增长29.3%;一般预算支出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农业支出3.3亿元、科技支出0.3亿元、教育支出5.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3.9%、15.5%、10.4%。社会保障支出6.25亿元,下降4.5% 金融运行继续保持健康、平稳的态势。2005年末,全市银行业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11.9亿元,增长13.8%,比年初增加53.1亿元,同比多增12.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73.2亿元,比年初增加36.9亿元,增长10.9%。企事业单位本外币存款余额为93.0亿元,比年初增加13.1亿元,增长16.6%。全市银行业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81.2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3%,比年初增加17.2亿元。其中,中长期本外币贷款余额110.0亿元,比年初增加12.8亿元,同比少增7.1亿元。2005年全市银行业累计实现现金收入2055.7亿元,同比增长10.9%;累计实现现金支出2061.8亿元,增长11.5%。收支轧差实现现金净投放6.1亿元,同比多投10.3亿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98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2亿元,增长8.5%;人寿险保费收入7.66亿元,增长46%。支付各类赔款2.43亿元,比上年上升44.8%。其中,财产险赔付额1.06亿元,同比上升12%;人寿险赔款、给付1.37亿元,比上年上升87.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稳步推进。到2005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56所,在校生51.4万人。全年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663人,在学研究生1490人,同比增长32.8%。普通高等学校6所,招生1.9万人,增长5.6%;在校学生6万人,增长16.7%。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6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6.1万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0.8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9.4万人。全市普通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7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7%,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际完成96亿元,同比增长27.8%。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1%。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1656万元,居全省第四位,创历史最好水平。申请专利460件,同比增长6%。成功主办第九届农展会,参展人数达6.5万人,签订合作项目116个,协议金额16.3亿元。我市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省级产业园。新材料产业迅速发展,我市已成为中国东北最大的硅产品生产基地。2005年,组织农业科技顾问、专家开展科技下乡活动6次,举办科技讲座10场,培训农民2000人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初开始,成功地举办了新年民族音乐会、2005年春节文艺晚会,组织了新年、春节期间的专业艺术展演活动,组织了“三下乡”文艺演出45场,活跃和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协助组织了中央电视台大型文艺晚会《欢乐中国行?——魅力锦州》、举办了2005年锦州市大型双拥文艺晚会、组织专业剧团完成了锦州市各界人士迎新春茶话会、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3周年专场文艺演出、北方农展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艺演出等十几台重要文艺演出。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在2005年共演出了625场,其中农村342场。现代评剧《长霞》和音乐评剧《连接你的心》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2005年我市农村电影放映比2004年增加60%,共映出1740场,观众182万人次。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7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馆7个,文化站4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