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2 大连市统计局

1999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为目标,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步实施各项配套改革措施,不断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运行态势。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已连续8年保持了两位数递增。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6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462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437.3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比例为10.3:46.1:43.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8426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遭受严重旱灾,粮食、水果减产,给一些重灾区、重灾户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困难;受亚洲金融危机等滞后因素影响,投资需求不足;部分国有企业尚未完全摆脱困境等。

一、农业

1999年,大连市在遭受严重旱灾的不利条件下,紧密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两项主要任务开展工作,推动农业经济稳步发展。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1亿元(现价总产值为188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种植业产值28.2亿元,下降6.7%;林业产值0.5亿元,增长5 %;牧业产值24.9亿元,增长1.7%;渔业产值77.5亿元,增长8.6%。种植业受旱灾影响较重,完成粮豆总产量111.3万吨、水果总产量78.9万吨,分别下降24.6%和17.3%;蔬菜总产量202.5万吨,增长0.5%。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完成造林面积2122公顷,低产林改造14212公顷,“四旁”植树1616万株;铺种草坪66.3万平方米,栽植花卉90.4万株;新建园林式村庄102个、花园式单位305个。畜牧业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分别完成肉、蛋、奶类总产量27.4万吨、14.8万吨和5.8万吨,增长4.6%、9.6%和9.4%;猪、牛、羊、家禽出栏数分别为202.7万头、10.36万头、9.88万只和3531万只,增长5.1%、0.3%、4%和7.9%。渔业生产走势良好。完成市地方水产品总产量200万吨,比上年增长8%,其中养殖产量111万吨,增长15.6%。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改造中低产田3.67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5万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3万公顷,治理河道272公里,除险加固水库10座。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1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9%。完成机播面积11.9万公顷、机耕面积19.8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22.1%;化肥施用量(折纯)13.8万吨,比上年增长2.2%。农业精品工程建设成果显著。实施“三带一区”(黄海大道经济带、沈大高速公路经济带、旅顺北路经济带和甘井子区都市农业区)发展战略,全面完成市政府确定的151项新建粮食、蔬菜、水果、水产、牧业和农产品加工等精品工程建设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外向型农业健康发展。全市农村共签订合同外资7.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亿美元;完成出口交货值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二、工业

1999年,大连市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适度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水平稳步回升。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完成工业总产值1930.5亿元(现价),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其中,轻工业产值755.2亿元,重工业产值1175.3亿元,分别增长19.2%和14.1%;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35.7亿元,增长12.9%;年销售收入不足500万元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94.8亿元,增长18.5%。工业产销衔接水平和出口供货能力稳步提高。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工业销售产值8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产销率为97.1%,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84.4亿元,增长19.3%,产销率为97.8%,提高1.5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34.1亿元,增长22.4%,产销率为99.7%,提高4.7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产值58.9亿元,增长70.4%,产销率为91.1%,提高4.8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出口交货值2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96.9亿元,增长23.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183亿元,增长24%;股份制企业完成7.2亿元,增长20.6%。大中型工业企业产销增势较为强劲,全年完成工业产值693.4亿元,增长21.5%;产销率为98.5%,提高2.9个百分点;完成出口交货值221.1亿元,增长16.7%。

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部分原材料和加工业产品产量扭转了上年的下降局面,属于国民经济基础性、大宗性及高附加值性以及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主要产品产量仍保持稳步增长。其中,水泥、花岗石板材、普通中型钢分别增长6.7 %、10.7倍和58.3%;纯碱、原盐分别增长4.2%和60.2%;布、纱、呢绒分别增长4.6%、27 %和81.2%;机车、改装汽车分别增长3.6%和75.8%;汽油、煤油、柴油分别增长9.7%、57.2%和18.6%;农用化肥、化学农药、农药乳剂分别增长13.5%、24.6%和15.8%;高精度机床、制冷空调设备分别增长3倍和2.8倍;彩色电视机、组合音响、录像机分别增长81.5%、1.5倍和38.8%等。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共实现利税总额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增长11%,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0.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97.7%,比上年提高11.2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革与脱困工作初见成效。278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亏损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分别下降了10个百分点和21.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5.3%,提高了4.5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

1999年,大连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适度规模,但发展速度有所下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22.7亿元,比上年下降15.5%。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按隶属关系划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77.6亿元,中央项目完成投资45.1亿元,构成比重由上年的76.7:23.3调整为79.7:20.3;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11.2亿元,非国有单位完成111.5亿元,构成比重由上年的45.2:54.8调整为49.9:50.1; 按产业结构划分(不含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一、二、 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0.2亿元、39.3亿元和143亿元,构成比重由上年的0.5:27.3:72.2调整为0.1:21.5:78.4。

1999年,全市投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建设项目725个, 其中新开工项目494个,比上年增长12.5%; 全部投产(使用)项目448个,比上年增长9%,项目投产率为61.8%;新增固定资产190.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85.4%。新增年生产能力主要有:录像机150万部, DVD碟片350万张,程控电话交换机9万线,柴油机制造1 万台,扩建沿海港口码头吞吐能力80万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