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0-01-02 辽宁省统计局

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较大进展。年末全省从事研究与发展活动人员7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5.9万人。全年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基础研究经费3.8亿元。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3962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85项;应用技术成果3498项;软科学成果279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3545件,比上年增长37.5%,授权专利5656件,增长24.3%。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2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62亿元,比上年增长24%。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有质量认证机构1个,产品认证机构3个,已累计完成对全省4000个企业的产品认证。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57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62万台件。制定、修订国家标准6项。全省有气象雷达观测站点5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1个。地震台站51个,地震遥测台网5个。海洋观测、监测站点7个。全年出版地图14种。年末全省有地质环境监测站13个。

13、文化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较快发展。年末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66个,艺术表演场所59个,全年共演出0.6万场次,观众762.2万人次。文化馆、艺术馆122个,文化站1375个。公共图书馆128个。文博机构110个,其中,博物馆33个,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66个。全省有广播电台15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8%。全省有电视台1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36座,有线电视用户446.1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7%。全年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17种,总印数5.1亿份;出版各类杂志322种,总印数1.1亿册;出版图书6519种,总印数1.5亿册。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省运动健儿获得了19个世界冠军、29个亚洲冠军、75个全国冠军,7人34次创、超13项世界纪录,7人17次创、超8项亚洲纪录, 2人2次创2项全国纪录。全年发行体育彩票7.7亿元,其中,足球彩票6.1亿元,共筹集资金2.7亿元。

14、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全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7万公顷。

城市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在对空气质量监测的14个城市中,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7个,占被监测城市总数的比重为50%,比上年增加14.3个百分点;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6个,比重为42.9%,增加7.2个百分点;未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1个,比重为7.1%,下降21.4个百分点。对道路噪声监测的14城市中,噪声污染严重的城市比例为7.1%,比上年下降7.1个百分点。对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城市中,优于城市居住区声环境质量标准的城市比例达28.6%。

地表水水质有所改善。在监测的全省6大河流36个断面中,满足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8.3%,与上年比无明显变化;满足Ⅳ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2.8%,比上年下降11.1个百分点;满足Ⅴ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8.3%,上升5.5个百分点;超过Ⅴ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72.2%,上升2.8个百分点。

近岸海域水质功能区总达标率为76.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在65个近岸海域功能区中,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83.3%、63.6%、50%、87.9%,其中二类功能区达标率提高4.5个百分点,其他功能区无明显变化。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年末,全省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个。有自然保护区8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84.8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7%。

15、人口和就业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根据2003年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省总人口4210万人。全年全省出生29万人,出生率6.90‰;死亡24.5万人,死亡率5.83‰;全年净增人口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07‰,比上年下降0.27个千分点。

表 7               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                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省总人口

4210.0

其中:城镇

2357.6

56.0

乡村

1852.4

44.0

其中:男性

2105.5

50.0

女性

2104.5

50.0

其中:0—14岁

669.4

15.9

15—64岁

3182.7

75.6

65岁以上

357.9

8.5

年末纳入统计制度的全省从业人员2019.6万人,比上年末下降0.3%。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003.3万人,下降2.8%;乡村从业人员1016.3万人,增长2.3%。在城镇从业人员中,单位从业人员658.5万人,下降6.3%,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44.8万人,增长4.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6.7%。

16、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41元,比上年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2934元,增长6.7%。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镇为39.4%,农村为43.2%。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5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0万人。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统筹)1069.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9%。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人数达261.6万人,增长20.6%。参加失业保险622.2万人,增长5.3%,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67万人,下降18.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699.4万人,增长13%。全省共有159.6万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省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6.1万张,收养各类人员4.4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2万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68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2.7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4亿元,其中,地方可支配1.9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2.2亿元。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

2.公报中本省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