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公用事业 城市公用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开辟及调整公交线路14 条,营业里程达到12940公里。公交车辆增加至3243台,出租汽车1.7万辆,公交线路140条,公交线路长度2942.3公里。 城市供水、供热、供电、供气等公用设施功能增强。全年新铺设供水管网18.3公里,供水管网改造9公里,综合日供水能力155.62万立方米。全市供热面积9200万平方米。全年实际用电量118.4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8%。其中工业用电64.1亿千瓦小时,增长2.2%;居民生活用电23亿千瓦小时,增长0.9%。年末煤气管道总长度达1385.6公里,管道燃气用户达108.7万户,共解决4.7万户居民的煤气拖期开栓问题。 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共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50个,完成环境治理项目投资43亿元。浑河整治取得重大突破,长青桥至浑河段消除了黑臭,河水水质达到四类标准;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0万吨;全市拆除1211根烟囱、400座锅炉房,推广民用型煤3.3万户,全市烟尘控制区达标覆盖率100%,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03天;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63.61%;建成生态环保模范住宅小区36个,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13.5%。 城市绿化 以建设森林城市为目标的大规模城市绿化全面展开。城市绿化面积明显增加。2002年,全市新增绿地面积1737公顷。其中,建成区新增绿地1112公顷,居住区绿化覆盖面积585公顷。新建了浑河森林公园、龙王庙游园、小南天主教堂广场等5块大型公共绿地和南七等20块街心绿地。环沈阳生态森林圈建设全面展开。全年共植树332万株,铺草坪98.8公顷,扩大绿化覆盖面积187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28.2%。全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6396.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2平方米。 三、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02年,全市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科技水平取得重大突破。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园、纳米技术及先进材料产业园正式奠基,大学科技产业园发展势头良好。民营科技企业达到3100 家。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620亿元,同比增长19.2%。沈阳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示范工程项目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专项,并已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年末市以上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24个。2002年,全市共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213 项,达到国际水平的57 项,其中国际领先11 项,国际先进46项;达到国内水平的146 项,其中国内领先89 项,国内先进57 项。有158 项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和应用。全市新增技术贸易交易机构316个,技术贸易成交额达25.35 亿元,同比增长14.3%。全年申请专利3602件,授权2169件。 教育 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基础教育水平得到提高,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全面发展。 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全年普通高等教育共招收本、专科(高职)学生6.7万人,比上年增长19.6%。全市共有24 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达20.2万人,增长20.2%。全年高等院校本、专科毕业生3.3万人。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招收研究生5039人,在校研究生12619人,分别增长25.1%和30.6%,毕业研究生1906人。 全市共有小学1366所,在校生45.8万人,比上年下降5.37%。拥有中等学校535所,其中普通中学365 所,在校生39.3万人,增长1.3%;中等专业学校46所,在校生4.4万人,增长15.8%;职业中学94所,在校生5.5万人,增长5.8%;技工学校30 所,在校生9278人,增长1.9%。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升学率达76%。全年成人高等院校共招生3.9万人,在校生10.1万人,毕业生2.3万人。 文化 文化事业丰富多彩。全年开展各级各类文化活动3997项,参加活动人数达20万人次,吸引观众570余万人次。开展各种大型广场活动419场,300多个街道、镇、社区等中小型广场文化活动近万场,参加演出的专业和业余单位近400个,参与活动的群众达300余万人次。全市文艺创作精品叠出,评剧《半把剪刀》等优秀剧目共赢得国家奖11项,国际奖5项。其中,杂技团章功力、姚登波表演的杂技《力量》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观众最喜爱的节目一等奖。到2002年末,全市拥有市级群众艺术馆2个,博物馆4个,公共图书馆2个,艺术表演团体5个。拥有市级广播电台1 座,市级电视台1 座,沈阳电视台已开播5 套电视节目。全年沈阳地区出版各类报纸68642万份,各类杂志12251万册,图书5481种。 卫生 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2002年末,全市共拥有卫生机构688个(不含门诊所、卫生室 、医务室及村级卫生组织)。其中医院212个;卫生院120个;疾病防治控制中心(防疫站)16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7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8个;卫生监督所3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3637人。其中,职业医师16429人;职业助理医师1861人;注册护士15949人。实有病床33459张。 体育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在亚运会上,我市体育健儿共夺得9枚奖牌,其中金牌7 枚、银牌1枚、铜牌1枚。开展了“沈阳市第五届冰雪旅游节体育比赛”等10项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全市体育人口达296万人。在校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8.16%,优秀率为32.03%。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医疗、养老、低保、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网络化。到2002年底,全市已有133 万人参加了医疗保险;136.5 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为66.8 万离退休人员支付了养老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和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34 家,床位6728 张。2002年,我市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线发放标准,有7.7万户、17.6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保障金1.1亿元。进一步规范了失业金发放管理工作。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事业单位24684 户,参保人数130.1万人。有16.75 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全年征收失业保险费3.1 亿元。 四、人民生活 人口 2002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6.62‰,比上年上升0.22 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77‰,上升0.2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5‰,与上年持平。年末全市总人口达688.9 万人(户籍人口),比上年减少0.4万人。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488.7万人,县(市)人口200.2 万人;农业人口250.6万人,非农业人口438.3 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