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2 辽宁省统计局

一、综述

199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解决经济生活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奋力拼搏,国民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新的成绩。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135.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0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985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1630.5亿元,增长8.8%。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全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2.6:48.0:39.4,趋于合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99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全社会劳动生产率21245元/人,比上年增长8.6%。

社会需求稳步回升。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9.6亿元,比上年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96.1亿元,比上年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5%。外贸进出口总额13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出口总额82亿美元,增长1.9%;进口总额55.3亿美元,增长17.9%。全年对外贸易顺差26.7亿美元。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金融运行比较平稳。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存款增加额和贷款增加额分别为544.9亿元和394.9亿元。全年现金收入与支出相抵,货币累计投放33.4亿元。

城镇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民收入有所下降。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9元,比上年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01元,比上年下降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2%。

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全省共取得各项科技成果3116项,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73%。学龄儿童入学率99.4%,初中入学率98.1%。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继续得到加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需求不足,农民收入有所下降,经济结构调整困难很大,经济效益不够理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业

农业继续有所发展。全年农业完成增加值520亿元,比上年增长4.7%。种植业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粮食生产在部分地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1648.8万吨,比大丰收的上年减产180.1万吨,但仍是历史上第四个丰收年。其中,水稻产量415.8万吨,比上年增产2.1%;玉米产量988.3万吨,下降18%。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9.8万吨,比上年下降15.3%;棉花产量0.5万吨,下降72.2%;烤烟产量2.9万吨,增长11.5%;甜菜产量26.4万吨,下降36.5%;蔬菜产量1650.8万吨,增长4.3%;水果产量256.7万吨,下降14.1%。

林业生产有所发展。全年完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8.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2.4%。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2万公顷。其中,经济林3.2万公顷,略有下降;防护林4.6万公顷,比上年下降59%;用材林3.6万公顷,下降19%。森林覆盖率达到31%。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225.1万吨,比上年增长5.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46.6万吨,增长5.6%;禽产量136.2万吨,增长3%;牛奶产量18.6万吨,增长0.5%。

渔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333.8万吨,比上年增长6.7%。其中,淡水产品产量37万吨,增长18.2%;海水产品产量296.8万吨,增长5.5%。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建设取得进展。全年推广新品种面积195万公顷,平衡配套施肥面积120万公顷,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64.2%和39.5%。全省重点强化了50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工作,确立了10个起步项目。全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已发展到46个,生猪生产基地县达到30个,黄牛生产基地县达到24个;蔬菜保护地面积1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236.5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1%;农村用电量95.2亿千瓦小时,增长1.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6.3万吨,增长1%。每公顷耕地农业机械动力2.97千瓦,比上年增长8.8%;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279公斤,增长1%。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8.9万公顷,增长4%,节水灌溉面积1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2.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工业完成增加值1781.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3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2218.9亿元,增长8%;集体企业完成产值376亿元,增长5.6%;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420.3亿元,增长19.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产值603亿元,增长21.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186.8亿元,增长43.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7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重工业完成产值2646.4亿元,增长8.5%。

新产品开发进一步加强。全年工业共开发新产品5215项,比上年增长1.5%;开发、投产重大新产品230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0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45项。节能技术广泛得到推广和应用,全年重点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4.3吨标准煤,比上年降低10%。

产品结构适应性调整迈出新步伐。适应市场的投资类产品继续有所增长。其中,生铁产量1448.9万吨,比上年增长2.1%;钢产量1467万吨,增长4.3%;成品钢材产量1235.2万吨,增长7.5%。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增长较快。其中,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22.2万台,增长59.3%;乙烯产量39.7万吨,增长2.6%;化学农药(折100%)产量2.2万吨,增长14.7%;轮胎外胎产量499.6万条,增长5.6%。市场畅销的耐用消费品大幅度增长。其中,彩色电视机产量229.3万台,比上年增长34.4%;家用电冰箱产量13.2万台,增长56%。受市场需求变化,部分产品产量下降。其中,原煤产量下降17.4%,原油产量下降1.5%,天然气产量下降8.2%;丝织品产量下降6.4%,服装产量下降23.3%,机制纸产量下降3.9%。

产销衔接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7.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95.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重工业97.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销率98.4%;集体企业产销率92.9%;股份制企业产销率95.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销率98.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销率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