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盟各族人民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承接经济大好来势,加快发展国家“瓶颈”产来,资源转换步伐加快,投资拉动显著。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3461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1%,较上年增速高1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创1980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4291万元,增长10.3%,较上年增速低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25714万元,增长42.6%,较上年增速高2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84607万元,增长22.5%,较上年增速高11.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3:42.2:29.5调整为24.3:46.9:28.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739元,增长25.5%。社会劳动生产率29810元/人。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3.2%,比上年同期上涨了1.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4.8%,农村牧区上涨2.8%。分项目看,消费品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2%,食品类价格上涨6.7%,其中粮食类价格大幅上涨,比上年同期上涨了20.7%。非食品价格上涨1.7%。衣着类价格上涨3.0%,居住类价格上涨4.0%,家庭设备用品价格上涨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上涨1.6%,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价格分别上涨0.1%、0.7%、0.1%。农牧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5.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8.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7.8%(见附表1)。 就业人数增加,就业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年末全盟从业人员447709人,比上年增长2.5%,其中全盟城镇单位从业人员99010人,增长1.2%,个体私营从业人员84981人,增长5.0%;乡村从业人员263718人,增长3.1%。全盟共安置各类人员14833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7178人,10085人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城镇登记失业率4.87%。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全盟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22670万元,比上年增长5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0064万元,增长72.9%;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性预算收入65321万元,增长61.9%,基金收入14743万元,增长146.9%,上划中央“两税”收入36473万元,增长40.3%。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22063万元,增长48.3%。地方一般性预算支出311581万元,增长46.4%,其中基本建设支出58628万元,行政管理费支出35776万元,教育支出26444万元,医疗卫生支出9967万元,农林水气支出74493万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多;电力、交通、资金短缺等外部环境仍然偏紧;城镇居民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低收入群体生活仍很困难;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还比较落后,社会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农业 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全盟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18.74万公顷,同比增长18.1%。其中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7.62万公顷、3.12万公顷和8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0.4万吨,同比增长39.9%;其中小麦产量3.3万吨,增长2.6%,玉米6.5万吨,增长28.7%,豆类6252吨,增长18.1%,马铃薯(薯折粮)8.3万吨,增长13.6%。油料1.4万吨,增长4.3%,蔬菜71.1万吨,增长10.1%。 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产出水平有较大提高。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1669.76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48.2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和羊1664.29万头(只),同比减少47.4万头(只)。大牲畜和羊总增率38.7%,比上年减少4.1个百分点,繁成率92.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死亡率0.8%,与上年持平。大牲畜和羊的良种及改良种牲畜1311.48头(只),良改比重为78.8%,同比提高了4.0个百分点。年末牲畜存栏904.8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栏901.0万头(只),较上年减少19.1万头(只)。年内大牲畜和羊出栏866.8万头(只),较上年多出栏48.9万头(只),其中肉畜出栏799.9万头(只),较上年多出栏25.3万头(只)。出栏率90.3%,比上年提高9.1个百分点,商品率为126.2%,提高5.1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18.6万吨,增长12.7%;奶类产量19.4万吨,增长51.6%;羊绒毛产量13829吨,下降0.8%;皮张产量819.8万张,增长5.3%(见附表2)。 随着围封转移项目实施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年造林面积9.69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5.3万公顷,农防林0.27万公顷,飞播造林1.3万公顷,封山育林2.75万公顷,四旁植树104.2万株。 农牧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盟农牧业机械总动力78.2万千瓦,比上年提高17.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7.79万亩,增长7.6%;农村牧区用电量2727.3万千瓦,增长5.4%;化肥施用量(折纯)9812吨,比上年增长17.1%,新增高产饲料基地8.7万亩,建设棚圈21.84万平方米,生态及异地移民8446人,解决了8.9万人和49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部工业增加值391472万元,比上年增长38.7%,提高23.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30093万元,同比增长47.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增加值154507万元,同比增长13.7%,中小型企业增加值175586万元,同比增长29.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84995万元,重工业增加值245098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9.7%和35.8%。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3年的139户增加到2004年的174户。原煤、铁合金、硅铁、发电量等工业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见附表3)。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91.78,比上年提高39.9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27111万元,同比增长75.6%;实现利税总额57279万元,同比增长94.4%,创历史最好水平。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全盟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34242万元,同比增长50.2%。全盟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24个,实现利税4500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2607万元,比上年增长88.3%。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7163万元,比上年增长105.6%。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完成638387万元,增长91.6%;集体经济完成200万元(去年同期没有完成额);私营个体经济完成42936万元,下降24.7%;其他经济类型完成311084万元,增长127.1%。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769313万元,增长88.8%;更新改造投资23207万元,增长7.6%;房地产开发投资27834万元,下降27.2%;其他投资130892万元,增长379.1%;城镇私人建房投资41361万元,增长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