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1 兴安盟统计局

2005年全盟各级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宏观调控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努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三化”进程,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全盟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0.4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完成年计划的96.2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3.9:27.3:38.8调整为33.7:28.4:37.9。

一、全年地区经济分产业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1、第一产业生产形势喜人

2005年我盟由于继续实施“农业稳盟”发展战略,把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和推行农牧业产业化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使第一产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40.5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

农业喜获丰收。年初以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和农产品收购价格上涨等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加强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含量,狠抓了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推广,积极筹措和投放农贷资金,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尤其是人人三亩水浇地建设的作用得以显现,加上多年未遇的风调雨顺有利气象条件,使农业获得了特大丰收。农民收入增幅不但高于去年同期,而且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今年全盟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80.9万亩,比上年增加35.3万亩,增长3.7%。粮食总产量达到210.09万吨,比去年增加71.99万吨,增长52.13%,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玉米产量136.67万吨,比去年增加43.65万吨,增长46.93%;小麦产量7.22万吨,比去年增加3.95万吨,增长1.2倍;大豆产量16.00万吨,比去年增加7.21万吨,增长82.13%,油料作物产量7.03万吨,比去年增加3.48万吨,增长98.3%。农业生产能够获得这样的收成,主要得益于近几年我盟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年种植业增加值完成21.54亿元,增长25.7%。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53.1%。

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比重进一步提高。根据盟委行署提出的要求,提升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畜牧业生产,为做大做强畜牧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加之蒙牛等龙头企业的带动,活跃了畜产品市场。使今年畜牧业生产呈现出总增头数高、繁殖成活率高、出栏率高的可喜局面。据牧业普查,截止6月末全盟共繁殖仔畜398.09万头只,同比增加33.54万头只。家畜成活率95.4%,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总增头数363.78万头只,同比增加61.28万头只。6月末全盟家畜存栏达820.77万头只,其中:大小畜存栏748.09万头只。截止2005年末全盟奶牛小区发展到69个,其中:新建奶牛小区8个。奶牛专业村87个,其中:新增奶牛专业村6个。机械化挤奶站271个,其中:新增机械化挤奶站93个。当年新增奶牛6.09万头,奶牛养殖户发展到2.9万户,2005年户均奶业年收入达1.00万元,奶牛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80%以上。奶牛总头数达到了17.28万头,全年牛奶产量达28万吨,比上年增加6.01万吨。奶牛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相关产业增加效益15亿元以上。全年大小畜出栏436.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30.7%,出栏率达到73.35%。全年肉类总产量15.87万吨,比上年增长17.73%,出售家禽686.54万只,比上年增加47.88万只,出售牛奶36.94万吨,比上年增加14.95万吨。畜牧业增加值完成15.87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9.1%。

2、第二产业增势强劲,对全盟地区经济增长起主要支撑作用

200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4.18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9.2个百分点。

(一)、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今年以来全盟各级党委政府继续将发展工业作为立盟之本,把加快推进工业化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根据兴安盟的资源优势,把今年确定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年”,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狠抓招商引资,扩大融资渠道,强化内引外联、企业改造重组和提质增效工作,使工业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据统计,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7.61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对第二产业增长贡献32.0个百分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9.2个百分点,完成计划的83.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11亿元,比上年增长40.1%。重点骨干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作用明显增强,蒙牛、乌钢、烟厂、中蒙制药、突泉恒泰粮油分别实现利润0.5亿元、0.3亿元、0.1亿元、0.06亿元、0.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3倍、5.49倍、88.8%、4.39倍、12.05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实现52.15亿元,比上年增长45.26%,实现利税5.54亿元,比上年增长45.35%,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45亿元,盈利企业盈利1.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倍。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82.24,比上年提高29.6个百分点。产销率93.85%,实现销售产值57.47亿元,同比增长43.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同步增长,其中:原煤增长49.43%,乳制品增长47.1%,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1.21倍,啤酒增长16.29%,白酒增长34.22%,卷烟增长30.77%,油漆增长49.6%,砖同比增长50.2%,钢材增长13.71%。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生产均保持快速增长,其增加值分别增长38.4%、74.8%、43.9%、40.1%和39.4%。造成全部工业增加值没有完成年初计划的主要原因,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结果,分析我盟限额以下工业企业运行情况:一是历年来各旗县市乡镇企业发展比较快,只增不减,企业关停不注销。二是乡及乡以下工业企业规模小、季节性生产企业多,经济效益差,增加值率低,通过普查对全盟各旗县市工业企业进行清理,彻底摸清情况,截止2004年底其增加值率仅为23.4%,比全区低12.2个百分点。从而导致200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计划少完成5.39亿元。

(二)、固定资产投资进展缓慢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61.7亿元,同比增长16.4%,完成年计划的77.12%。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投资及其他投资)完成55.32亿元,同比增长51.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26亿元,同比增长7.6%。分地区来看,乌兰浩特市完成27.37亿元,同比增长0.2%;阿尔山市完成5.51亿元,同比增长22.5%;科右前旗完成7.62亿元,同比增长35.1%;科右中旗完成6.50亿元,同比增长28.6%;扎赉特旗完成7.13亿元,同比增长34.6%;突泉县完成7.55亿元,同比增长45.9%。主要原因是:一开工项目规模小,不能形成有效的拉动力,全年新建和续建项目共计254个,其中全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仅有20个,完成投资27.06亿元,其余234个项目仅完成投资28.26亿元。二重点项目进展缓慢。开工建设的上亿元重点项目中除交通重点项目外,其他项目进展缓慢,致使增幅较低。全年完成投资上亿元的项目仅有:省际通道完成投资14.1亿元、通达工程完成投资1.21亿元、突泉可利普风电公司突泉县忙牛海风电厂完成投资1.0亿元、兴安电业局第二热电厂完成投资1.04亿元。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少完成年计划18.3亿元,影响了建筑业增加值计划的完成。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6.57亿元(按新的核算方法即在地现有建筑企业增加值率乘以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计算),比上年增长1.4%,完成年计划的4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