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0675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较上年增速高5.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创1992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400万元,增长12.1%,较上年增速高9.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24836万元,增长20.2%,较上年增速高7.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96519万元,增长10.9%,较上年增速低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3:39.7:32.0转变为28.3:42.2:2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543元,增长13.0%。社会劳动生产率22604元/人。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4%。其中城市上涨2.6%,农村牧区上涨1.0%。分项目看,消费品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0.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0.6%,食品价格上涨0.4%(其中粮食上涨2.6%,鲜菜上涨10.6%,奶及奶制品上涨4.1%),非食品价格上涨1.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上涨19.5%,居住价格上涨0.6%,家庭设备用品价格上涨0.5%,衣着、医疗保健、交通通讯价格分别下降0.3%、6.3%和1.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11.8%。 就业人数增加,就业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年末全盟从业人员445380人,比上年增长1.6%,其中全盟城镇单位从业人员97880人,与去年同期持平;个体私营从业人员91800人,增长12.1%;乡村从业人员255700人,下降1.1%。全盟共安置各类人员13152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472人。13499人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城镇登记失业率4.45%。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全盟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76911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6317万元,增长23.1%;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性预算收入40346万元,增长16.6%,基金收入5971万元,增长95.6%,上划中央“两税”收入25998万元,增长8.6%。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17092万元,增长3.5%。地方一般性预算支出212785万元,增长2.8%。其中基本建设支出59237万元,行政管理费支出29572万元,教育支出2293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0544万元,农林水气支出13517万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仍不适应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一致的要求,农牧民增收的产业空间狭窄,增收难度加大。工业经济总量小,产业关联度不高,地方工业规模小,竞争多,联合少。城镇缺乏产业支撑,吸纳就业财力弱,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还比较落后,社会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整顿和规范。 二、农业 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业产出量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各类农作物总播面积238.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70.3万亩、42.1万亩和125.6万亩。全年粮食产量14.6万吨,比上年增长43.0%,其中小麦产量0.9万吨,下降40.1%,玉米5.1万吨,增长24.4%,马铃薯(薯折粮)7.3万吨,增长79.3%。油料1.3万吨,增长34.0%,蔬菜64.5万吨,下降7.3%。 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产出水平有较大提高。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1717.9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90.2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和羊1711.7万头(只),同比增加190万头(只)。大牲畜和羊总增率42.8%,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繁成率91.7%,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死亡率0.8%,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大牲畜和羊的良种及改良种牲畜1280.3万头(只),良改比重为74.8%,同比提高了12.8个百分点。年末牲畜存栏923.5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栏920.1万头(只),较上年减少34.2万头(只)。年内大牲畜和羊出栏817.8万头(只),较上年多出栏185.0万头(只),其中肉畜出栏774.6万头(只),较上年多出栏161.8万头(只)。出栏率81.2%,比上年提高13.0个百分点;商品率为121.1%,提高19.5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16.5万吨,增长17.0%;奶类产量12.8万吨,增长13.3%;羊绒毛产量13947吨,增长8.4%;皮张产量为778.7万张,增长30.0%。 随着围封转移项目实施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全年造林面积70686公顷,比上年增长25.4%。其中人工造林57353公顷,增长52.2%;飞播造林面积13333公顷,下降16.7%。新育苗面积737公顷,增长108.8%。零星植树115万株,增长21.1%。 农牧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盟农牧业机械总动力66.7万千瓦,比上年提高6.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4.4万亩,增长6.2%;农村牧区用电量2588万千瓦时,下降8.3%;化肥施用量(折纯)8376吨,比上年增长8.9%;畜棚建设707.8万m2,增长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部工业增加值279394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20494万元,同比增长17.3%;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8900万元,同比增长8.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25605万元,小型企业完成增加值9488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3176万元,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7319万元。产销衔接状况良好,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32%,比上年提高0.5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7543万元,其中盈亏相抵后净利润9707万元,应缴税金27836万元;亏损企业亏损总额349万元,同比减少116万元。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全盟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45442万元,同比增长22.7%。全盟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2005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7184万元,比上年增长71.6%。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3323万元,比上年增长71.6%。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完成333171万元,增长59.4%;私营个体经济完成57052万元,增长80.5%;其他经济类型完成136961万元,增长106.7%。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407419万元,增长92.2%;更新改造投资21572万元,下降7.3%;房地产开发投资38221万元,增长32.2%;其他投资27320万元,增长48.8%,城镇私人建房投资32652万元,增长55.3%。 工业投资快速增长。能源性投资增势较强,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88194万元,增长1.2倍,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35.7%,比上年提高了8.4个百分点。生态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农林牧渔业投资完成67543万元,同比增长59.9%,比上年同期增速快5.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活跃,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14987万元,增长95.7%,占总投资的21.8%。民间投资增长加快,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93798万元,同比增长96.6%,占总投资的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