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盟总人口939736人,增长0.7%,其中汉族人口616887人,增长0.6%,蒙古族人口285015人,增长0.9%,其他少数民族人口37834人,增长0.9%。城镇人口419502人,农牧区人口520234人。全年出生人口7787人,出生率8.3‰,死亡人口3607人,死亡率3.9‰,全年净增人口4180人,自然增长率4.4‰。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3元,比上年增加323元,增长6.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220元,增加280元,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905元,增长5.3%;农牧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480元,增长16.3%;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增长9.3%,外出就餐消费增长18.6%。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8.5%和37.0%。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拥有住房使用面积21.0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16.5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迅速。全盟各类社会福利院14个,拥有床位460张,精神病院1所,床位100张,15个院所共收养320人。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336人,全年共有176000人次得到救济,其中临时救济8845人,定期救济15508人。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完善,“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年末全盟养老保险参统职工91536人,同比增长3.5%,其中:各类企业单位参统职工49174人(个体工商户7424人),同比增长15.3%。全盟医疗保险参统职工101401人,增长7.5%。全年共为34131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8551万元,其中为19037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1119元,累计为1620名失业职工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351.2万元,保障了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据以年鉴为准。 2、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要求,为更加准确地表述GDP“中文译名”,从2004年1月起全国为“国内生产总值”,分地区为“××地区生产总值”,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生活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