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1 呼伦贝尔市统计局

呼伦贝尔市统计局

(2009年3月25日)

2008年,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各项决策和市二届二次党代会议作出的战略部署,充分用好用活国家和自治区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和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抢抓机遇,坚定信心,确保增长。全市上下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建设和又好又快发展之路,努力打造自治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和谐发展,民生状况改善,薄弱环节加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32。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 144。01亿元,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 230。45亿元,增长19。6%,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94。64亿元,增长21。0%。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5。81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58。20亿元,增长14。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7:33。4∶42。9调整优化为22。8∶36。4∶40。8。人均GDP为23413元,增长15。0%。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6。3%,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6。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9。4%,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2。3%。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类看,八大类商品均呈上涨之势,食品类上涨14。2%,仍居第一、居住类上涨5。0%,仍居第二、烟酒及用品上涨4。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与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均上涨3。1%。

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038人,下岗再就业19297人,登记失业率为4。05%。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0。1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8。8%,同比增加29。88亿元,增长42。6%。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74。21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7。2%,同比增加16。73亿元,增长29。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8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3。8%,同比增加12。84亿元,增长44。3%。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165。56亿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119。6%,同比增加55。17亿元,增长50。0%。所有旗市区财政总收入均实现了超亿元,有四个旗市区超十亿元。

二、农牧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44。01亿元,增长8。9%。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282。02万亩,增长0。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18。54万亩,增长0。4%。全年粮食产量90亿斤,比上年增产20亿斤,增长28。6%。在粮食作物中,小麦产量8。51亿斤,下降27。5%。玉米产量33。02亿斤,增长24。7%。大豆产量18。40亿斤,增长76。0%。马铃薯产量11。71亿斤,增长53。7%;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4。74亿斤,增长45。4%。其中:葵花籽产量1。34亿斤,与上年持平;甜菜产量1。84亿斤,增加1。48亿斤,增长4倍。粮食平均亩产217。4公斤,增长31。0%。粮经饲种植比例由上年的79。2∶15。8∶5。0调整为83。8∶13。2∶3。0。

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1446。7万头只,同比下降6。4%,其中,大小牲畜存栏1343。4万头只,下降6。9%。生猪存栏103。3万口,增长0。1%;全年牲畜出栏760万头只,增长12。5%。其中,大牲畜出栏55万头,增长27。3%。小牲畜出栏630。8万只,增长11。4%。牲畜出栏率达49。2%,比上年增加5。3个百分点;良种及改良种牲畜1317。5万头只,比上年减少53。3万头只,下降3。9%;奶类产量133。15万吨?熏比上年增加1。28万吨,增长1。0%。肉类产量21。6万吨,比上年增加1。65万吨,增长8。3%。禽蛋产量3。07万吨,增长7。0%。全年水产品产量3。1万吨,增长9。5%。

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完成2。8万公顷,封山(沙)育林面积33。9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1。6万公顷。机电井24511眼(包括人饮井),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90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69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8。26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3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00万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7万公顷。

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344。6万千瓦,增长28。1%,机耕地面积1606万亩,化肥施用量(折纯)14。99万吨,下降6。3%,农村牧区用电量2。1亿度,增长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94。64 亿元,增长2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64。50亿元,增长22。0%。木材加工业增长75。7%、饮料制造业增长33。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7。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2。9%、食品制造业增长35。9%、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3。8%、农药制造业增长48。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13。2%。企业营销能力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水平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7。07%。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全年全部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5。81亿元,增长13。6%。全市73户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产值50。26亿元,增长48。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1。7万平方米,增长39。9%。竣工房屋面积219。2万平方米,增长37。5%。房屋建筑竣工率为77。8%,提高0。9个百分点;全市建筑企业亏损6家,比上年减少6家;实现利润9023万元,增长31。4%。实现税金总额4。99亿元,增长58。9%;建筑企业亏损面为8。2%,比上年下降8。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8644元/人,比上年增加27800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2。96亿元(不含森工集团和铁路系统,下同),同比增长49。2%。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5。77亿元,增长27。1%。

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单位投资258。88亿元,增长57。9%;按投资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2。78亿元,增长9。3%;第二产业投资218。22亿元,增长79。1%,其中,工业投资218。1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0。1%,增长79。7%。工业投资中,采矿业投资85。30亿元,增长65。9%。制造业投资完成65。67亿元,增长59。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67。24亿元,增长134。1%;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41。96亿元,增长19。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投资33。57亿元,增长13。2%。教育完成投资4。08亿元,增长82。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完成投资1。45亿元,增长104。6 %。